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index.asp)
--  自由交流室  (http://www.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11)
----  在匆忙的人生中,我们错过了多少  (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22027)

--  作者:三人行
--  发布时间:2011-12-26 21:54:03
--  在匆忙的人生中,我们错过了多少

     在华盛顿特区的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的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Joshua Bell),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界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继续赶路。

     大约4分钟后,约夏。贝尔收到他的第1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继续赶路。

      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在墙上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往前走。

     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着他匆忙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推着他,小男孩只要又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硬拉着自己的孩子赶快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大约只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步伐离开。

     约夏。贝尔共收到了32美元,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的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越选择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试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里,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我能够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  作者:漂泊寻梦
--  发布时间:2011-12-26 23:37:37
--  

在回首我们错过什么的同时,是不是也想想作为匆匆过客我们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呢?


--  作者:ryuyo
--  发布时间:2011-12-27 17:52:17
--  

看环境追求不同的东西。


--  作者:冰冻德芙
--  发布时间:2011-12-28 8:44:24
--  
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规划。谁也做不到不错过任何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有时候,或许偶尔停下来看看风景也是不错,然而,我们总归要走自己的路,不可能每一处都驻足观赏,因为我们就这么一辈子,时间很短,大多数时候还是要拣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去做,至于错过的那些,如果认为无关紧要,就随他去吧,人生不必要在太多事情上纠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8 08:47:07编辑过]

--  作者:zsmgz
--  发布时间:2011-12-28 9:28:02
--  

短短几十年何必计较那么多??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1-12-29 19:17:28
--  

谢谢三人行的一个很好的转帖,很有哲理的。

人生就是这样,会错过很多东西,这也是一种无奈。毕竟人的一生是那么短暂,要做的事情又那么多

 

何况,也不是大家都有有一双金耳朵或慧眼,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被错过的。

这就是机遇的吧。

 

也许哪一个高人认出,而且大声说“那是著名音乐家约翰 ·贝尔在演奏!”,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停下匆忙的脚部......


--  作者:菜々鸟
--  发布时间:2011-12-30 15:36:19
--  

我所理解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目标,他们之所以没停下脚步,是不是他们都在努力的完成今天的目标,而忘记身边的事物呢?古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作者:国明
--  发布时间:2012-1-12 22:49:48
--  

这篇文章究竟想说明什么呢? 那个做小提琴演奏的实验本身就是荒唐的, 如果一个人自甘下贱的话, 那么周围的人是不会认同他的, 比如有的亿万富翁打扮得衣衫褴缕,坐在路边当乞丐, 那么在那一时刻他就是一个乞丐而已. 所以当那个音乐家在路边演奏,他用的小提琴再昂贵,他的演奏也只值一块或几块美元(我还不一定给),实际上音乐家在街头大众化演奏的例子很多, 一般这些表演都是免费的, 因为有时他们也获得了一种广告宣传效应.

 

至于《华盛顿邮报》提出的三个问题:

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里,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

---不能, 因为美如果失真那就不是美了.

 

二、如果能够感知,我能够停下来欣赏吗?

---首先已确定那已不再是完美,所以不必停下欣赏

 

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不会,天才也要存在于一定场合和氛围中,换了一个场合, 天才可能就变成了白痴.

 

  最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这个结论本身是错的, 在街头演奏时马路的背景噪音太大, 会使音乐严重失真, 所以也让人感受不了太多美, 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此时大大打了个折扣. 当然, 如果乐曲本身很好听, 停下来听一会也是可以的, 但不一定非要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