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index.asp)
--  自由交流室  (http://www.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11)
----  愚公移山---新篇  (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25130)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16:47:51
--  愚公移山---新篇
从前,有位老者叫愚公,他家门前有2座大山,他出家门口就要必须翻过大山,很是麻烦。于是愚公想就拿锄头簸箕要把山挖掉。同村的智叟看到了,就问他,这么大座山你挖的完吗?愚公说,我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怎么挖不掉!智叟冷笑道:“你有女朋友吗?”

现实生活里,愚公能保证他的女朋友(或是老婆)陪他一起挖山吗,即是有了女朋友有子有女,子女愿意接着干吗??后代会接着干吗???现实生活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愚公能保证给子女后代有充裕的条件能够得以延续生命呢????。。。愚公未必愚,智叟未必智;但是愚公又有愚,智叟又有智,真是大愚大智。其中文化,并不单纯。。。

书本理论说的很丰满,实践现实可惜很骨感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4-5 16:57:54
--  
报个到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17:08:58
--  
很多时候,不需要解释。。。照着想的那样做,看效果就好了

泊尔同学,看得出你和科班系不对路,呵呵

凡事拿事实,用理论解释是科班系的长项,应用是你的长项。。。互相配合,不必争议,就好了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4-5 17:10:00
--  
说这些没人会听的。
我曾想写一个关于全频喇叭的帖子给专业人听。要点有这样几点:
1.全频喇叭源自专业领域
2.分频的贡献
3.分频的局限
4.全频的再次兴起
5.全频的贡献与局限
6.否定之否定,辩证的规律
7.三分天下,长期共存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4-5 17:15:52
--  
谢谢你的忠告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18:03:12
--  
目前国际专业音箱圈子,10“12”15“音箱为例(不含超低音箱),绝大多数稍微对音质有要求的,高音驱动器最小是38芯,44芯,75芯(室内用途),极个别用到100芯(室外扩声用途),高频上限截止频率大部分依次是20K hz,18K hz,16K hz,甚至是13K hz或是更低;低音音域依次是60+hz,50+hz,40+hz,或是30+hz

我自己手上12”全频带喇叭单元装箱之后,如果那个测试是值得参考的话,大概40+hz---18K hz(参考测试结果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25125&page=1&star=2,室内用途基本上达到现场需求声压。。。室外扩声的话,我有个方案是做成全频带的阵列,根据低频耦合,声学透镜和声压级叠加等基础原理做不同数量级的安装和配置

这个方案目前是想当然,因为我还没具体动手。。。呵呵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18:09:14
--  
因为重量,人工需求,单价,系统简单化。。。相比传统音箱产品都是以绝对值的低成本高效率来完成(片面迎合低碳环保,省电嘛,呵呵),比如人工成本可以节约至少4倍,不需要繁琐的调试等等

不过这玩意,如果真的这样方向发展,那会怎样呢。。。。。。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18:24:04
--  
自己亲手做过喇叭,做过音箱的都会知道以下制造过程的工序

A.全频带音箱,铺吸音棉,锁几颗螺丝,喇叭贴eva垫接2条线搞定;
B.2-way专业音箱,铺吸音棉,锁N倍的螺丝,调试分频器,做分频器,焊线,买来号角,和驱动头组装,装低音单元,各自贴eva垫,接N条线确认没问题搞定;

自己计算采购,制造,品管,仓储,安装调试过程时间和人工成本,暂时不含隐性成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路人甲
--  发布时间:2014-4-5 18:47:12
--  

这个著名的故事和爱迪生的助手的著名故事都很著名。

都是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有这么大仇恨吗,哈哈。

然后不断有人就自己对号入座,把对手也对号入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5 18:48:32编辑过]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4-5 19:11:25
--  
不可盲目乐观,就像你说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完美,只是不应该有过于突出的缺陷。从你的曲线看,过测试这一关,也许有可能,但是听觉的音域宽度感受,是我担心的。因为从曲线上看,无论高端还是低端,都找不到"音头“。按照声掩蔽原理,音域宽度的感受很难表现,这是相比分频音箱的不足。
你完全不必硬碰硬,很多音箱推出的时候,都有矫正的前提,即便是国外也是如此。
在工程初期的产品竞争中,国外的很多品牌都必须依托他们自己的处理器才行,你若提出直通,他们会向你摇头。
哪天你发一个相对准确地曲线过来,我给你量身定做一组试音碟,不是为了唬人,而是让你体验一下音域展宽的感受。别总是让人说全频喇叭是高不成低不就。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19:22:36
--  
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并赋予有效成果,才是共同的目的....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处处做抗拒

路人甲同学,你执着了.呵呵

10年时我在番禺,曾和某品牌公司协谈一个职位的事,结果是浪费了路费和时间...我只留下一句,你现在觉得是不可能的,之后这东西或许就会出现在市场;如果追根的话,就是从我这里出的...当时被人家好一顿不屑...呵呵...我只是在验证我的说法的现实可行性

--  作者:yehai610
--  发布时间:2014-4-5 20:13:44
--  
二人转,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20:20:42
--  
每样事都要有妥协,适可而止的让步,是为了更好更合适的发挥优势

维纳斯女像,因为残缺,而成为美的经典...不失是一个例子

环肥燕瘦,各人理解不同,不必在意,不必苟同

只要在广州地区出现的进口品牌音箱系统和周边,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我知道的,不然傻呆在番禺干什么???...呵呵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20:20:48
--  
每样事都要有妥协,适可而止的让步,是为了更好更合适的发挥优势

维纳斯女像,因为残缺,而成为美的经典...不失是一个例子

环肥燕瘦,各人理解不同,不必在意,不必苟同

只要在广州地区出现的进口品牌音箱系统和周边,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我知道的,不然傻呆在番禺干什么???...呵呵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4-5 20:35:58
--  
我这圈子有一句话,无论某产品有多少优点,但不能有突出的缺点。
所以要认真挖掘。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5 21:32:27
--  
全频带音箱优点:省电,省时,节省人工(基本上都是倍数的差别),没有相位问题,人声区连贯性好些,轻便。。。。缺点:制造难度高,。。。
2-way专业音箱优点:频宽相对可以容易做的宽些,大功率大声压,制造简单。。。;缺点:耗电,笨重,人工物料成本高,存在相移和音色衔接问题。。。

其他各位补充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4-5 21:37:36
--  
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听觉方面有什么缺点才是致命的。
--  作者:huxueyou
--  发布时间:2014-4-5 22:16:00
--  
我愿意尝试你的全频喇叭,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管我的感受。行不?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6 6:16:32
--  
楼上胡同学,这里不谈业务。。。这个喇叭一个喇叭就是一个音箱。。。

如果你有什么原装进口一线品牌的成品音箱(二线三线的感觉是浪费双方的时间),直接对比试音就知道。。。而且我自己专配的功放机(市场上没有和我的接近的)还没做成,暂时效果发挥并不完善,不过也够应付了。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4-6 6:25:30
--  
回17#泊尔
如果听觉有明显问题,还会找原装进口一线品牌成品音箱做AB对比切换吗??

什么时候,快餐音乐和欣赏音乐能被平常心对待,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品牌意识,就好办了。。。

记得曾经有位网友,好像是美国bose的迷友,和我说拿bose的2“全频单元箱pk我糊的12”全频单元箱。。。。。。难道你一个2“的喇叭单元就因为贴上bose的logo就晋级到和12”全频单元能够平台pk的效果么。。。。。。对于这个我不好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