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index.asp)
--  行业动态室  (http://www.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3)
----  [讨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声企业相互之间要学什么?  (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4961)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2-22 0:07:45
--  [讨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声企业相互之间要学什么?

如题.

希望踊跃发言.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2-22 0:16:11
--  

这个题目其实早晚会有.

网友们其实也触及过,

比如ICYMAN,在广东打工后去了浙江,

又比如CHUNSHUT,他的帖子中说过在苏州工作过,现在是在珠三角的心脏地带.

我本人,虽然从来没在长三角打过工(看来这辈子大概是没机会了),

但是对长三角总是分外地关心,

总在想:回家,回家,.....


--  作者:icyman
--  发布时间:2006-12-27 16:24:50
--  

欢迎老兵回长三角呀!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距是明显的,

珠三角的管理,我想呀,长三角就是再五年也难追上,

管理包括:生产、品质、开发、人才呀等

一个好的电声企业要做的事情太多,

现在的长三角还是在吃天时地利的饭,
而不能把这个优势转化成实际的利润,真的是很遗憾呀!


--  作者:icyman
--  发布时间:2006-12-27 16:25:18
--  

欢迎老兵回长三角呀!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距是明显的,

珠三角的管理,我想呀,长三角就是再五年也难追上,

管理包括:生产、品质、开发、人才呀等

一个好的电声企业要做的事情太多,

现在的长三角还是在吃天时地利的饭,
而不能把这个优势转化成实际的利润,真的是很遗憾呀!


--  作者:icyman
--  发布时间:2006-12-27 16:25:18
--  

欢迎老兵回长三角呀!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距是明显的,

珠三角的管理,我想呀,长三角就是再五年也难追上,

管理包括:生产、品质、开发、人才呀等

一个好的电声企业要做的事情太多,

现在的长三角还是在吃天时地利的饭,
而不能把这个优势转化成实际的利润,真的是很遗憾呀!


--  作者:icyman
--  发布时间:2006-12-27 16:28:35
--  
以下是引用一个老兵在2006-12-22 00:16:11的发言:

这个题目其实早晚会有.

网友们其实也触及过,

比如ICYMAN,在广东打工后去了浙江,

又比如CHUNSHUT,他的帖子中说过在苏州工作过,现在是在珠三角的心脏地带.

我本人,虽然从来没在长三角打过工(看来这辈子大概是没机会了),

但是对长三角总是分外地关心,

总在想:回家,回家,.....

老兵前辈呀,我来到浙江真的有些郁闷呀,

这边的公司,在珠三角有用了很久的管理方法,

我有时和他们说起听多没有听过,你说如何去推行,

如分析品质方法的5M1E,SPC,6SIGMA


--  作者:zhang0201
--  发布时间:2006-12-27 17:42:48
--  
以下是引用icyman在2006-12-27 16:28:35的发言:

老兵前辈呀,我来到浙江真的有些郁闷呀,

这边的公司,在珠三角有用了很久的管理方法,

我有时和他们说起听多没有听过,你说如何去推行,

如分析品质方法的5M1E,SPC,6SIGMA

长三角确实在管理上有很大的缺陷,而且还很明显.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

只要踏踏实实干上几年,就会转变的.


--  作者:accoustic-power
--  发布时间:2006-12-28 16:32:20
--  

长三角没有去过,不过听老板讲过,那边至少在集中加工这块有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很多村是分工加工配件,这个村都生产弹波,哪个村都生产端子,这样在成本控制上就有优势,但在品质方面带来的负面东西应该也是有的.


--  作者:chunshut
--  发布时间:2006-12-28 18:24:12
--  
以下是引用一个老兵在2006-12-22 00:16:11的发言:

又比如CHUNSHUT,他的帖子中说过在苏州工作过,现在是在珠三角的心脏地带

谢谢老兵前辈关注。长三角和朱三角的差异我都是很有体会,至于电声企业要学什么,我都不是很有感触。

还是随便说说,我觉得长三角电声企业要学习朱三角电声企业这种“狠”,比如我们几家喇叭供应商的员工经常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虽然我不赞同这一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12:17:39编辑过]

--  作者:db
--  发布时间:2006-12-28 19:44:21
--  
以下是引用chunshut在2006-12-28 18:24:12的发言:

谢谢老兵前辈关注。长三角和朱三角的差异我都是很有体会,至于电声企业要学什么,我都不是很有感触。

还是随便说说,我觉得长三角电声企业要学习朱三角电声企业这种“狠”,比如我们几家喇叭供应商的员工经常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虽然我赞同这一点。

一个企业发展非得要靠加班才能发展,这是必然的吗?

本来如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双休,  又有劳动法,全世界多在为争取8小时工作是人权.

这叫狠吗?

长三角有着地域文化优势,可以这么说,并没有意识到电声正在发展中.

这种发展是随着IT,通信制造商的入住而跟来的.

基本上是做配套加工.苏州令世界的注目,高端信息产业发展很快.

企业想在苏州明目张胆地加班不付工资,是混不下去的.

长三角有足够的人才优势,可惜企业只当庸才用.

长三角无聊的门揩太高,发展并不容易.

珠三角的宽容包涵,也许是有特色的.

在苏州一个低层员工是不可能爬上去的,而在珠三角可能成为高级人才,

这是一个进步,还是一个悲哀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20:13:11编辑过]

--  作者:chunshut
--  发布时间:2006-12-29 12:21:07
--  
以下是引用db在2006-12-28 19:44:21的发言:

一个企业发展非得要靠加班才能发展,这是必然的吗?

本来如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双休,  又有劳动法,全世界多在为争取8小时工作是人权.

这叫狠吗?

长三角有着地域文化优势,可以这么说,并没有意识到电声正在发展中.

这种发展是随着IT,通信制造商的入住而跟来的.

基本上是做配套加工.苏州令世界的注目,高端信息产业发展很快.

企业想在苏州明目张胆地加班不付工资,是混不下去的.

长三角有足够的人才优势,可惜企业只当庸才用.

长三角无聊的门揩太高,发展并不容易.

珠三角的宽容包涵,也许是有特色的.

在苏州一个低层员工是不可能爬上去的,而在珠三角可能成为高级人才,

这是一个进步,还是一个悲哀呢.


不好意思,昨天赶着下班,赞同前丢了一个不字。

dB说得非常好!2年前苏州一些喇叭厂招员工都要中专以上学历,搞得很多员工都买了假文凭。


--  作者:Acoustics
--  发布时间:2006-12-29 20:31:10
--  

两地的差别还是较大,江浙的发展值得期待!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2-31 2:40:03
--  

讨论的很好啊.

接着,.....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2-31 6:00:50
--  
以下是引用icyman在2006-12-27 16:28:35的发言:

老兵前辈呀,我来到浙江真的有些郁闷呀,

这边的公司,在珠三角有用了很久的管理方法,

我有时和他们说起听多没有听过,你说如何去推行,

如分析品质方法的5M1E,SPC,6SIGMA

不要急,慢慢来,老板不急你就不要急.

珠三角是个打工的地方,新思想,新观念是要多一些,

然而是很难安家的啊.

江浙在这一点上也有困难,但是我想还是好得多的.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2-31 6:15:13
--  
以下是引用db在2006-12-28 19:44:21的发言:

一个企业发展非得要靠加班才能发展,这是必然的吗?

本来如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双休,  又有劳动法,全世界多在为争取8小时工作是人权.

这叫狠吗?

长三角有着地域文化优势,可以这么说,并没有意识到电声正在发展中.

这种发展是随着IT,通信制造商的入住而跟来的.

基本上是做配套加工.苏州令世界的注目,高端信息产业发展很快.

企业想在苏州明目张胆地加班不付工资,是混不下去的.

长三角有足够的人才优势,可惜企业只当庸才用.

长三角无聊的门揩太高,发展并不容易.

珠三角的宽容包涵,也许是有特色的.

在苏州一个低层员工是不可能爬上去的,而在珠三角可能成为高级人才,

这是一个进步,还是一个悲哀呢.


db的观察有深度啊.

<长三角有足够的人才优势,可惜企业只当庸才用.>

这个情况是有年头了,

就是上海也有如此的缺点存在.

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深圳一开始就是各路豪杰来打江山的,有用的人就是才,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方.

近几年有些不一样了.

外部环境已不如长三角了.

如果长三角的企业家把深圳当年不拘一格用人才这一套学到手,

长三角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但是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哪.


--  作者:欧阳风
--  发布时间:2007-1-2 20:08:54
--  
珠三角的企业获利最多的是老板,

长三角的企业获利最多的是政府(以苏州为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01-02 20:09:49编辑过]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4 2:00:39
--  
以下是引用欧阳风在2007-01-02 20:08:54的发言:
珠三角的企业获利最多的是老板,

长三角的企业获利最多的是政府(以苏州为最)。


很重要的差别,如果是有的话.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4 2:06:00
--  
以下是引用欧阳风在2007-01-02 20:08:54的发言:
珠三角的企业获利最多的是老板,

长三角的企业获利最多的是政府(以苏州为最)。


真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分析报告,我想在地方政府来讲,

是保密的了啦,呵呵.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4 2:14:34
--  

印象中,珠三角一带的企业的各种负担也不小啊.

有个朋友是在DG开厂,为工厂电力增容,开始说是八万就可搞定,

后来加到十八万了,还是没搞定,

............

再有个朋友开厂,有人就说,地点在哪?

将来会不会麻烦,

老板们都避免行贿和贪污这样的词汇,..

一般讲一讲投资环境,就懂了.

啊,我们在这儿还是不细谈的好.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4 2:32:43
--  

我对珠三角这儿的电声器件企业有这样的印象:

某些企业对它们急需并能用的人才还是捨得给较高工资的.

比如我确切地知道:

比如六年前,一个中学(初中?)文化的打了十年工的,月薪能高到五六千以上.

职位到总工程师.

三四年前,同样一个中学文化的,因为苦干和努力,月薪能高到五六千以上,

他是结构件设计师,PROE用得又好又熟.

我估计这两个人现在的月薪是不止上述的数据了.

--------------

我以为,总的来说,老板们这样做是对的.

龚自珍先生早就有这样的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