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index.asp)
--  工艺设备室  (http://www.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7)
----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11360)

--  作者:HTA
--  发布时间:2007-11-9 23:00:57
--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喇叭生产部门生产效率一直不高,请大家帮忙出谋划策,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  作者:lxj1978
--  发布时间:2007-11-10 12:38:46
--  

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自动化组装线.


--  作者:new20071201
--  发布时间:2007-11-10 14:59:05
--  
导入IE。
--  作者:zuyio
--  发布时间:2007-11-10 20:21:34
--  

要想提高生产效率,跟很多因数有关系的........


--  作者:star-youth
--  发布时间:2007-11-10 20:35:31
--  
控制生产节奏
--  作者:东南风
--  发布时间:2007-11-11 9:38:26
--  
那里有自动组装线啊?
--  作者:深圳
--  发布时间:2007-11-11 11:42:37
--  
你们多少个人,一天能出多少喇叭?
--  作者:小平头
--  发布时间:2007-11-11 11:59:26
--  

标准化流水作业

合理的生产节拍

较高的线体平衡率

自动组装线并不是很适合多批少量的生产,各有所长


--  作者:东南风
--  发布时间:2007-11-11 12:23:33
--  
希望一天8小时出个 5万颗微型手机喇叭.
--  作者:客人
--  发布时间:2007-11-11 15:07:19
--  

说下自己的经验.

目标很重要,基本上提升效率是遭到产线的反对.

工时测算找出瓶颈是第一步.

改善作业方法,有很多人员强调检查的动作,有时候过头了,其实可以安排专门的检查站位.

动作的分解,尽量让复杂的动作多个人来完成,而不是一人完成.

当然设计要尽量便于生产作业,包括一些胶水的选用.小喇叭胶水尽量选用干燥时间短的胶水.

根据成本适当加入治具辅助作业.

基本上笔记本电脑喇叭产能1200~1500PCS/H.


--  作者:HTA
--  发布时间:2007-11-11 19:17:58
--  

我们是生产多媒体和汽车喇叭的,以4"和5"喇叭为例,现在60人一条线(包括磁回),每天8小时只能出成品9000PCS。

我们有一条自动流水线,是专门做10"以上大喇叭的,但这种线速度并不快。除了输送喇叭和打机台是自动进行,其它的工序还是手工作业的。这种东西好象是“面子”多过“里子”。

我们也有导入IE,象工时什么的都作得非常细,就是产能上不去。


--  作者:lxj1978
--  发布时间:2007-11-11 20:38:48
--  

以前见过飞利浦的喇叭组装自动线的录像,那叫一个“牛”!

整个车间大约有30条喇叭自动组装线,整个车间里的工人还不如自动线多,也就是10个左右。

录像上他们的自动线只开了一部分,如果全开的话,我们戏说“如果全开了,生产的喇叭,整个欧洲够用的!”

制作自动组装线就一个字----仿。成本是韩国自动线价格的20分之1到50分之1。

潍坊有家就在作,目前MIC的自动线做的规模已经够大的了。

喇叭的还在实验阶段。。。。。。


--  作者:lonlly
--  发布时间:2007-11-11 22:00:24
--  

其实IE还是很管用的.

当然不是简单测试工时,重点点作业手法的改善,减少不必要的动作.跟线作业当然要比在台面上作业效率高.检查动作太多没必要,可以安排专门的检查工位.尽量将复杂的动作分成多个人完成.

简单点的窍门:说话\\坐姿不端正的,没有任何堆积现象,太顺畅,效率必然有提升空间.


--  作者:东南风
--  发布时间:2007-11-12 12:40:11
--  
几位都在理,谁知道那有自动线啊?
--  作者:lxj1978
--  发布时间:2007-11-12 16:28:06
--  
制作自动组装线就一个字----仿。成本是韩国自动线价格的20分之1到50分之1.
--  作者:lxj1978
--  发布时间:2007-11-12 16:59:20
--  

有一家公司作MIC自动组装线的经过是这样的:

先花部分钱买韩国人的自动线的一少部分,拍录像回来,找人观摩录像,仿制其他的部分,成功了。

慢慢的改进,改进的结果是:现在自动线的效率是韩国人自动线效率的2倍多,

还卖给日本人了。

中国不是没有工程师,当时韩国工程师来调试设备时还夸中国的工程师厉害,因为我们在调试时帮他改进了不是地方,效果很明显。

过程不一定非要一样,但都是一个---仿 字。

顺便作一下广告:有要MIC(传声器)自动化组装线的可以找我谈谈,

0536lxj@163.com    19184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