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材料与工艺设备工艺设备室 → 声偶极子频响比较问题


  共有1137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声偶极子频响比较问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HC8010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2 积分:6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28 21:12: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17 20:48:52 [显示全部帖子]

呵呵。声音灵敏度的提高可以认为是锥盆运动时,防尘帽比子弹头能够带动的前方空气质量加大了,等效于推动前方测试点的空气压强变大,导致了测试到的灵敏度提高。不知道可否这样分析,DB大哥?不过“偶极子”我还是有些蒙查查的。不过我最想问的还是你的防尘帽盖到多大了?好像外径小帽子没有这么牛啊?不会是凹帽吧?还有就是多谢这个图,我还是明白了换帽子对锥盆的低频影响不大。


学海无际,回头无岸,快游快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HC8010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2 积分:6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28 21:12: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19 17:39:2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b在2006-04-17 21:54:12的发言:

是陷井害人吗?

本意是想问正反面的测试有何不同.

可.....


能不能这样理解,低频段的声波长,振动模式可以考虑成活塞振动。所以导致两幅图纸在1.5K之前的频响都很接近,因为曲线的区别只在于正面和反面而已,相对于同一测试位置的测量距离来讲,差别的大小可以是忽略不计。而在中高频段由于分割运动的加剧,这个就不能再视做活塞震动。按照大家的理解好像都是考虑到声程中经过了盆架,但是弹波的因素也该考虑而且还应要重视,因为它遮盖的是锥孔中间周边区域的位置,吸收中高频段的声强更应该需要考虑才是。这里不该牵扯到相位转换的问题,因为对同一幅图纸的两条曲线来讲,DB所测出来的一定是同相的(都是朝着测试点运动,以测试点为基准看)!!!大家不要把逻辑搞混了。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声强下降主要是声音经过了多少个部件,有所抵消才是(这也可以反过来解释由于低频的穿透力强,低频段(1.5K之前)声强未被削弱的理由)。而对1.5K后的影响两曲线基本上的趋势也是一样的,差值成因除了被吸收原因还要加上声波对弹波和盆架的反射削弱了声强。所以这两条曲线上下只是存在一个近似固定的差值而已。DB用这种方式这种解析偶极子的方式应该不正确。不过我还是不够清楚偶极子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差值是呈规律不断变化的,才是偶极子。请大家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4-19 17:46:46编辑过]


学海无际,回头无岸,快游快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HC8010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2 积分:6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28 21:12: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19 18:09:03 [显示全部帖子]

另外从DB兄的这两副图纸我想引出另一个问题,请大家指正。王以真老师的一篇论文说过子弹头“不能”(这个词应该不准,先暂用着)提升高频,我的其他朋友也和我说过类似的说法。我的一位朋友不信邪,就偏偏在一个3寸鼓纸上用子弹头实现到了高频的延伸。从实际结果上看,两个的结果都是正确的。那子弹头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实现高频的延伸。这个是不是要考虑到子弹头的表面积相对振膜表面积的大小因素S%。如果S%很大,那么就可以把子弹头看成是一个大帽子(等同于第二副图纸,相对于我朋友的结果),这样可以延伸高频。如果S%很小,就如同第一副图纸(相对于王以真的结果)。所以应该要用同样的子弹头放到不同的锥体上去比较,而且要测试不同的角度,才可以得出子弹头的适用条件。呵呵,俺就不测试啦,为啥?现在没条件北。请各位有经验的回答一下,是否正确,谢谢。



学海无际,回头无岸,快游快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HC8010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2 积分:6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28 21:12: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21 22:11:21 [显示全部帖子]

看来下次要试试子弹头形状的帽子是不是可以二者兼容呢,呵呵


学海无际,回头无岸,快游快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HC8010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2 积分:6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28 21:12: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22 17:22:42 [显示全部帖子]

昨天听到初哥的提示,去看了看声偶极子,就是指振幅相同但反相的两个点源的振动情况。在无障板的时候,扬声器的低频可以近似看作是偶极子。问题来了,DB 大哥研究这个偶极子干什么。


学海无际,回头无岸,快游快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HC8010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2 积分:6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28 21:12: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23 19:42:23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b在2006-04-22 21:55:02的发言:

这种条件下,频响与振膜形状能否判别无关系!

还有反过来能用这种对比测试来判别作为低频可以近似条件,如对WF来说,啥形状多可以,只要掌握m,F就可.

能否对振膜所激发的声波频点与部位挂钩起来,对调整有指导意义啊.如何时用子弹头,何时用防尘罩,何时用高音杯;用多长的子弹头,用多大的防尘罩,用多高的高音杯,不是很清楚了吗?

不能,偶极子的前提假设就是必须存在两个振辐相同但是相位相反的点源,注意这两个点源是有可持续性(不是坚持一阵子就NG的)和可重复性的(不是只可以试一次就做不回的),没有障板时在低频段,是近似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的。所以可以近似认为那是偶极子。如果用偶极子来分析中高频,因受限于此时的振动是杂乱无章的,固而已经不满足偶极子的成立条件了。虽然我也很感兴趣你用什么防尘罩,但是用这个方案验证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学海无际,回头无岸,快游快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