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Larsen(彼得·拉尔森)个人简介

|
Peter
Larsen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品质扬声器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控制,其构思与设计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造诣。他设计与开发的扬声器,无论是声音品质还是艺术造
型,在全球均处于领先地位。音响界赫赫有名的Dybaudio Esotech Dome tweeter、Vifa-speak Ring
Radiator R25TG等喇叭都是Peter Larsen的得意之作,Peter
Larsen设计的扬声器对于欧洲音响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Peter Larsen是业界公认的世界顶尖级扬声器设计大师。
Peter Larsen先生出生于丹麦,1974年在挪威Seas(西雅仕)开始他的音响职业生涯。1979年到1987年间,Peter
Larsen先生在丹麦Vifa(威发)任总工程师。而从1987年开始到1990年间的3年时间里,为丹麦Dynaudio(丹拿)公司设计高级扬声
器。1991~1993年,在美国JBL任总工程师。随后,Peter
Larsen先生又先后任法国Audax、英国KEF、丹麦Vifa、英国NXT等著名品牌技术顾问。
Peter Larsen先生是技艺不凡的钢琴演奏家,曾录制多张音质非常好的钢琴演奏CD。活跃于国际乐坛 ,他有长达35年的合唱团演出经验。他还是一名技巧高超的长号演奏者,加入钢管五重奏并于该团中担任音乐企划,近年有杰出的CD发行。 |
(Peter Larsen个人图片) |
|
|
|
|
|

(
Peter Larsen与记者交谈中)
|
记者:以前您是设计Hi-Fi音箱的扬声器,而现阶段您与麦博合作设计多媒体音箱扬声器,这是两类面对不同应用群体的产品,您是怎样来确定最终产品风格的?
Peter Larsen(以下简称Peter):我从事扬声器设计已有30多年,设计过非常多的Hi-Fi扬声器,这次与麦博合作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对于每个公司的合作,我都会先深入地与对方进行探讨,以确定这个公司的风格,然后根据这些风格来设计产品。
记者:您认为这两类产品有什么不同?设计多媒体音箱扬声器更简单吗?
Peter:
在设计扬声器的大部分内容上,不管是用于Hi-Fi音箱还是多媒体音箱的,两者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多媒体音箱通常是设计一个很小的扬声器单体来涵盖很
大一部分频段,超重低音的部分会交由一个较大的扬声器和音箱去完成。而对于Hi-Fi音箱来说,要设计一款扬声器单体去覆盖高频、中频、低频,在材料的选
用上、在设计上都要复杂很多。当然,这只是从设计难度的层面来看,而在设计的概念、过程和品质要求上,两者并无差异。
Peter Larsen:“Hi-Fi音箱的扬声器与多媒体音箱的扬声器在设计概念、过程和品质要求上是一样的。”
|
|
记者:多媒体音箱扬声器在设计时的成本限制比Hi-Fi产品要严格得多,在同等低价位的前提下,您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扬声器具有哪些优势?
Peter:
对于多媒体音箱扬声器来说,在极度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设计思路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不过,我感到庆幸的是,30多年的Hi-Fi产品设计经验和精密的设计
软件让我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在同等低价位的条件下,我在设计、调校产品的时候可以做得更为细致、精确。事实上,与麦博合作研发的V12和V12
Ⅱ扬声器单体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记者:您在设计扬声器的时候,哪些是首要考虑的内容?
Peter:
首先是扬声器的尺寸,其实这一点不论是Hi-Fi领域还是多媒体领域都是如此。设计之前必须构思好框架,明确这款扬声器能用在多大的箱体上;其次是考虑扬
声器的效果,这其中又包含几个部分,在我看来,高音部分的效果应该放在设计首要位置的,当找到相对最好的高音之后就应该考虑低音部分。当然,这里的低音并
非单纯的低频部分,它还包括了中频部分,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宽频”设备,既要为重低音服务,也要为中音服务。基本上,在确定这些内容之后,才可能进一
步地进行研发。 |
|
记者:以前您是设计Hi-Fi音箱的扬声器,而现阶段您与麦博合作设计多媒体音箱扬声器,这是两类面对不同应用群体的产品,您是怎样来确定最终产品风格的?
Peter Larsen(以下简称Peter):我从事扬声器设计已有30多年,设计过非常多的Hi-Fi扬声器,这次与麦博合作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对于每个公司的合作,我都会先深入地与对方进行探讨,以确定这个公司的风格,然后根据这些风格来设计产品。
记者:您认为这两类产品有什么不同?设计多媒体音箱扬声器更简单吗?
Peter:
在设计扬声器的大部分内容上,不管是用于Hi-Fi音箱还是多媒体音箱的,两者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多媒体音箱通常是设计一个很小的扬声器单体来涵盖很
大一部分频段,超重低音的部分会交由一个较大的扬声器和音箱去完成。而对于Hi-Fi音箱来说,要设计一款扬声器单体去覆盖高频、中频、低频,在材料的选
用上、在设计上都要复杂很多。当然,这只是从设计难度的层面来看,而在设计的概念、过程和品质要求上,两者并无差异。
Peter Larsen:“Hi-Fi音箱的扬声器与多媒体音箱的扬声器在设计概念、过程和品质要求上是一样的。”
记者:多媒体音箱扬声器在设计时的成本限制比Hi-Fi产品要严格得多,在同等低价位的前提下,您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扬声器具有哪些优势?
Peter:
对于多媒体音箱扬声器来说,在极度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设计思路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不过,我感到庆幸的是,30多年的Hi-Fi产品设计经验和精密的设计
软件让我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在同等低价位的条件下,我在设计、调校产品的时候可以做得更为细致、精确。事实上,与麦博合作研发的V12和V12
Ⅱ扬声器单体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记者:您在设计扬声器的时候,哪些是首要考虑的内容?
Peter:
首先是扬声器的尺寸,其实这一点不论是Hi-Fi领域还是多媒体领域都是如此。设计之前必须构思好框架,明确这款扬声器能用在多大的箱体上;其次是考虑扬
声器的效果,这其中又包含几个部分,在我看来,高音部分的效果应该放在设计首要位置的,当找到相对最好的高音之后就应该考虑低音部分。当然,这里的低音并
非单纯的低频部分,它还包括了中频部分,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宽频”设备,既要为重低音服务,也要为中音服务。基本上,在确定这些内容之后,才可能进一
步地进行研发。
记者:除了这几个需要首要考虑的,其他是否都通过您开发的FINEMotor、FINECone等设计软件来完成吗?
Peter:
不完全是这样,扬声器的设计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团队工作。即使你拥有FINEMoter、FINECone这些软件,想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任务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软件能减轻你设计时的负担,却不能完全取代你的工作搭档。因为扬声器从设计到制造,涵盖了多个不同的领域,如电子学、机械学、材料学等等。
作为扬声器设计师,应该对相关领域有所涉猎。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问题,很可能只对其中某一个或两个领域比较精通。因此其他的工作必须交给其他成员来完成。
在实际的设计研发中,有部分时间是每个人各司其责,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经常进行交流。就以材料为例,当我定好一款扬声器的设计方案后,就要与团队中相关的同
事讨论,应该用什么材料、用这种材料能达到什么效果、成本是否受控制……因为你可能会面对构思的方案很好,却在选材和成本上难以实现的问题。
//图:W2B-M-3.TIF Peter Larsen:“扬声器的设计是一个‘Team work’”
记者:刚才您谈到工程师应该在多个领域有所涉猎,是否达到这些标准就能设计出好的产品呢?
Peter:
当然不是。刚才谈到的只是技术层面的内容,虽然是整个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不能代表全部。对于设计师来说,自身应该具备足够的艺术性。这不是说设
计师必须是艺术家,但他至少应该对音乐、对艺术充满兴趣。很难想像,一个对音乐元素特性不了解、对艺术无兴趣、对各种乐器原始声音不熟悉的设计师设计出的
产品会是什么样子。
另一方面,设计师必须拥有超越常人的优秀听力,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扬声器的设计中,有些数据可以用仪器去测量和计算,但效果的细节还是要依靠设计师亲耳
去听的。只有把客观的数据和自己听到的相结合,设计师才可能反复地对扬声器的效果进行判断,进而反复调校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
记者:当今市场上音箱种类很多,同一价格下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您能否告诉我们的读者一些经验,应该如何去鉴别音箱的好坏?
Peter:
呵呵,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用一系列严谨而完善的方法去考察一款产品,而专业人员通常也具有超越常人的听力和长期积累的听音经
验,所以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评判一款音箱的好坏并不难。然而,绝大多数消费者既没有专业的设备,也没有足够多的听音经验,所以他们的选择通常是盲目而无助
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能被动的接受。很多时候,我们仅需要从音箱的保真度、定位感和层次感三方面去鉴别。
1.听保真度
听保真度可以从人声和乐器两方面来进行。人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得最多的声音,因此我们通常都能判断出人声是否自然、正常。所以在判断一款音箱的好坏时,
不妨找一些我们熟悉的歌曲(或配乐朗诵)曲目进行试听,如果从音箱中回放出的人声不会让你觉得演唱者变老、变年轻,或是嗓子发炎了,而是以往你记忆中的那
样,那么就说明音箱在保真度方面做得比较好。同样,保真度做得比较好的音箱在回放各种乐器时的表现也应该如此。
2.感受定位和层次
感受定位和层次也可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听交响乐,二是观看有较多声场变化的影片。定位感和层次感良好的音箱,在回放交响乐时,能让人大致分清乐团中用
了哪些乐器、演奏者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演奏,即使你没有坐在两只音箱所对正中的“黄金位”,这种感觉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偏差;对于现在的多媒体音箱而言,它们
的任务不仅仅是用来听音乐,消费者通常还用它们来回放影片的声音。此时定位感也就显得更重要了。定位感好的音箱,对于声音的运动定位效果也应该很准确。比
如一个赛车影片的片段,疾驰的汽车从屏幕左侧移动到左侧,突然一个急刹车,猛然掉头……这时音箱所表现出的声音应该能和画面场景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