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LZ的设计数据代入自己的算法中, 得出现有样品最后的灵敏度SPL值84.94dB, 与LZ的LMS测算值基本一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01.jpg

假设所开发6吋半重低音设计功率60W,所用0.27mm线,30.5mm口径,四层线设计,音圈计算结果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e02.jpg

检查磁路设计,90X40X15磁体,上下夹板各5mm, 假设材料为常规Y30, 发现最后磁隙中磁感应强度只有
6169高斯,明显偏低. 原因是T-铁底板磁饱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e03.jpg

将T-铁底板厚度由5mm改为6mm,华司厚度保持不变,解得磁隙磁感应强度为7403高斯(改动部分见紫色线高亮标出)
7403/6169=1.2, 虽然底板仍然磁饱和, 但是B值是原来的1.2倍,明显提高不少. 如是, 改动后BL值可提升近1.2倍,
新的BL=1.2X6.575=7.89, 即可达到理论设计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e04.jpg

结论: 样品未达到设计值的症结原因是T-铁底座厚度偏薄,通常设计者会受到"上下夹板厚度应该相等"这一先入为主的
概念影响, 应该予以避免. 本案例中, 将下夹板厚度增加到6mm可满足设计要求,实际发现最佳厚度是6.5mm,在此厚度
时磁饱和现象解除,B值可达8020高斯. 此外, 改短VC卷巾宽度可通过降低VC质量达到提升SPL值目的, 但效果不明显,
而且与重低音设计目的相违背,功率耐受也降低.若增加音圈线径,如改为0.29mm,则VC质量增加,BL值可略微提高但作用
极为有限, 最后SPL反要降低. 磁间隙的宽度对B值影响也较大, 若增大一点B值会下降不少,如果可能,尽量将磁间隙设计得
小些.Peter Lason的Finemotor看起来并不十分好用, 这样的东西如果是垃圾还是扔掉比较好, 还不如我自己开发的程序
算得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2 17:12:0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