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 波纹密的弹波控制声音比较精细, 多用于小口径喇叭, 波纹疏的弹波声音比较粗旷, 多用于大口径喇叭.
波纹密的弹波多用较细纱线织成, 波纹疏的弹波用较粗的纱线.这是从直觉上判断的,如果波纹密又使用较粗的纱线, 那么凭直觉想象
这种弹波肯定会比较重, 最后造成灵敏度过低, 所以是不能用在小喇叭上的.所以小喇叭只能选用细纱做的弹波,这与小喇叭的振幅不会太大也是相符的.
而较轻的细纱做的弹波, 如果波纹少了, 可以想见它的线性范围会不够, 本来小喇叭振幅就小, 波纹少让它更小, 等于加深了矛盾, 所以不好, 另外, 为使小喇叭
获得比较多的低音, 使用多波纹型的弹波可以对Fo做一些弥补.
对同一口径的喇叭, 选用波纹密的弹波可以获得更大的顺性, 选用波纹疏的弹波可以控制振幅,防止音圈打底. 由于波纹弹波只用于中低音喇叭, 所以总体上看无非是
调节顺性/Fo与控制音圈振幅两种功能. 总之, 两种波纹方式各有利弊, 如何选用也无绝对,要看具体设计而定,同时还要配合弹波的其它参数.
最后进行一些高级探讨, 一是波纹密型弹波的本底噪音要比波纹疏型弹波要小, 我们知道弹波跟随音圈一起振动, 自身就是一个噪声源, 它的声音是我们不希望的.
所以波密型弹波这时比较受欢迎. 第二, 波纹密型弹波比疏型弹波在声音防穿透/防反射方面有优势, 密型弹波的防反射功能更好, (可以想象波纹多了好像有吸声尖劈
的功能)这对减少中频干扰尤其有利, 所以中小喇叭设计上要优先使用波密型弹波.而大低音喇叭本身频率较低, 有些噪音人耳听不太出来, 所以就不用那么精细的设计,
主要着重点放在控制振幅方面.
从模具方面看, 如果两种弹波波高相同, 内/外口径相同, 在压制时,波纹密的弹波要比波纹疏的弹波耗去更多的布, 也就是说, 同样尺寸的布, 做疏波纹的可以出更多的弹波,
所以显然密波纹弹波的成本会高一些. 弹波厂为降低成本有时会自己控制调整这些细节, 比如少做半个波, 客户一般察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