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从传统型扬声器转型到微型扬声器的DX,希望我的“入门心得”对各位有所帮助。
记得2007年左右,我刚开始转型做微型扬声器的设计时,和你们现在转型所遇到的问题疑惑应该是相同的。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当时转型入门的心得以及当时所考虑的方向,声学设计看似简单却很深奥,望各位再接再厉,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篇辉煌的史诗。
往年很多人对微型扬声器(受话器、耳机喇叭)的设计以及调整传的很玄乎、很微妙。其本质原因:都是从基层做起的,理论基础薄弱,对遇到的现象问题不能从理论的方向去改善。而都是靠不断的试---碰出来的。对于改善后的结果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这是认为很玄乎的原因之一。原因二:早年师傅带徒弟,都是一点点的摸索而来,再加上保守。自认为掌握点皮毛就自己是大师、是高手。很多所谓的师傅也只不过是“半瓶子”,在这样的师傅所带出的徒弟相比很难跳出“师傅模式的怪圈”吧。
(以上分析并没有BS之意,往往经验也是这样做出来的)
其实微型扬声器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的神秘之处。除膜片、阻尼材料外,只需要考虑管子与腔体的结构。
对于微型扬声器的设计入门可以从以下部件对微型扬声器特性影响入手:
一、护盖(前盖)的“腔体大小”以及“开孔数量与分布”对扬声器特性的影响:
1、 频响曲线
2、 失真曲线
3、 前孔的声阻、声质量
二、盆架(腔体大小以及后孔大小以及开孔数量与分布”对扬声器特性的影响:
1、 频响曲线
2、 失真曲线
3、 谐振频率
4、 后孔的声阻、声质量
三、阻尼材料对微型扬声器的特性的影响:
1、 低频参数
2、 频响曲线
3、 失真曲线
4、 正弦功率
5、 阻尼材料的声阻量、声质量
四、膜片对微型扬声器特性的影响:
1、 等效顺性
2、 形状系数
3、 频响曲线
4、 失真曲线
5、 选材(材质、形状)
6、 加强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2-14 10:41: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