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微型电声器件设计室 → [原创]晒晒我们新开发的动铁耳机


  共有5827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晒晒我们新开发的动铁耳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29 12:44:25 [显示全部帖子]

恭喜奚工终于做出了动铁式单体。

 

传一个动圈式耳机的曲线公参考。青色的是音特美(ETYMOTIC)ER6I的曲线(动铁式),蓝色的是改进前的耳机曲线,红色是改进后的耳机曲线,都是动圈式。其中改进前的耳机高音有点刺耳,但还是被一些国外的媒体评论为非常好,并跟HI-END耳机相提并论。改进后的耳机没有上市。

  

小马传的蓝色曲线会比较讨好消费者一点,但对专业人士和高烧人士来说,不一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est2011 vs er6i.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8-29 12:57:04编辑过]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29 17:31:02 [显示全部帖子]

小马传的蓝色曲线,就算是入耳式耳机,声音也会比较闷。只不过市场上很多入耳式耳机都有非常强的低音,其实都有些闷。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16 12:08:3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水仙在2011-09-05 13:02:26的发言:
不知老鹰是如何控制(调整)16kHz的峰的高低?

不好意思,我根本没想过要控制16KHz的峰。

1. 我记得711仿真耳的有效频宽是到8KHz的,16KHz早已经超出这个范围,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2. 在16KHz是一个很尖的峰,以1/3倍频程平滑来看,这个地方没什么影响。

3. 绝大多数成年人(我们的潜在客户)的听觉根本到不了16KHz。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18 14:18:0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水仙在2011-09-16 14:21:43的发言:

看来老鹰没上当.

但有其他人上当了.

呵呵,谢谢夸奖。

 

看到这里,顺便发的感慨。工具永远只是工具,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根本。论坛里面有些朋友的发言似乎暗示掌握了多少多少模拟工具,就代表这个工程师水平很高,其实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工程师水平主要有几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思维能力和思路,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电脑,关键就在此。而且解决问题还要看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否则只是暂时把问题掩盖了,过后问题还会再来,就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

第二,是他/她掌握了多少知识,并是否能灵活运用,是否知道如何求助;读了多少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还要能灵活运用。能够把一两本书读透(比如声学基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不能读透,哪怕把全世界的书读完,也不过是图书馆,而不是优秀的工程师。很多公式不需要记在脑袋里,只要知道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哪里能找到帮助就行了。很多哦人脑袋里记了很多公式定理,结果遇到问题的时候把A公式(定理)跟B公式(定理)混在一起搅,一团浆糊不知道如何下手。

第三,才轮到他/她会用多少帮助工具。如果把掌握了多少工具作为衡量一个工程师水平的主要标准,那就本末倒置了,这样的工程师其实根本无法独立解决难题,只不过是一个要吃饭的电脑。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9-18 14:34:10编辑过]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5 15:57:20 [显示全部帖子]

超版过奖了。其实无论用哪种喇叭,调起来的原理都差不多,你要是像做动铁式这么用心在里面,你也很容易做出这样的效果了。

至于二者在声音上的差别,实事求是的说(几年前玩过一阵子动铁式单体),认为动铁式的优势就是灵敏度高,也许可靠性也高一些。真要听声音,动铁式的会比较干,而且有点偏慢。动圈式虽然在声音上会有优势,但相比之下可能更容易出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稳定性差一些。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1 13:02:12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水仙在2011-11-01 11:46:38的发言:

缺点也是有的,有待改进!

——但可能是绝版了。

(深以为⊙﹏⊙b汗)

不做动铁了还是只是不做这一款耳机?如果是前者,那太浪费了。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8 19:35:21 [显示全部帖子]

75楼应该是提醒74楼思考16K的谷产生的原因,然后才是想要不要推到20K以后!

其实好像前面水仙有拿这个问题问过我的观点。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9:23:25 [显示全部帖子]

做耳机多单元纯粹是为了市场买点,从真正hifi和技术的角度,单元越少越好,尤其是入耳式。SONY居然玩到4单元了,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人搞5单元,要不要来个阵列呢?不过说实话,SONY市场部的人还是有点商业头脑,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比悄无声息的做动铁耳机的飞利浦来市场部来说高明很多。就是玩得太虚了一点!宰冤大头的。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12:01:58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子卿在2012-07-13 09:42:54的发言:
 楼上的前辈能否仔细说说为什么单元越少越好呢?

前辈不敢当。

 

多单元的目的是什么?扩展频宽?入耳式耳机才多大一点,一只喇叭完成全频绰绰有余。而多单元带来的副作用确实没办法克服的。如果不是为了商业,从纯技术的角度讲,肯定单元越少越好。连做音箱都是,只不过做音箱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只喇叭无法兼顾低音和高音,所以要分频。耳机就不一样,一只喇叭做全频没有任何问题。除非为了故意讨好人耳,要对低频和高频进行强调,一直喇叭就稍微难弄。无论是SONY还是UE,做多分频更多的是为了商业卖点。

 

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IBM做打印机,其中有价格不同的2款产品硬件完全一样,但为了占领低端市场,故意从软件上把打印速度调低。说直白一点,低端产品反而成本比高端产品高一点,因为要增加软件工作量去降低打印速度。这就是商业。商业的东西很多时候不是技术上最好的东西,但可以忽悠老百姓。就像明星,哪怕是绯闻也要经常占领媒体版面吸引眼球,否则很快被遗忘。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12:17:4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Completist在2012-07-13 10:52:03的发言:

 

号称动铁耳机老大的UE推出了UE 18Pro新旗舰定制耳机,据说单边采用6个定制动铁单元,4分频技术,售价9200。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ue 18 pro.jpg

入耳式耳机最早是ETYMOTIC做的,就一只动铁。后来UE就搞3分频噱头吸引眼球。现在搞6单元4分频,不知道下一次又在什么地方搞噱头。总不能无休止的增加喇叭数量吧?!难道在里面装个7.1?再然后呢?说不定哪天当大家都玩多分频的时候,它又突然跑回来宣传我们开发了最新技术的喇叭,一只就能重复全频!!哈哈哈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7-13 12:18:19编辑过]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17:54:14 [显示全部帖子]

想当年爱浪搞多品牌,高峰期好像旗下有6个还是7个品牌。我就在想,杨炼靠不断增加品牌数量来造成企业不断增长的势头,从而聚拢了人和经销商。但总不能无休止的增加品牌数量吧,得找到其它的途径来继续维持企业不断增长的势头,否则一旦停下来可能会有连锁反应而迅速下滑。我没想出杨炼会用什么方式维持增长,好像他也没想出好的策略,后来就........

 

UE现在靠不断增加入耳式耳机的喇叭数量来吸引眼球,这个东西也不能无休止的增长下去,所以他们得赶快想别的出路。新的单元?压电?压电式个好方向,好多年前就想试试,结果一直没机会尝试,看来得赶紧。重新回到一单元似乎还没到时机。难道真的玩动铁同轴?好像难道很大,而且UE自己应该没有能力,得靠娄氏,娄氏会陪它玩吗?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 10:20:08 [显示全部帖子]

其实动铁做好了在曲线上低音是不会怎么掉太多的,但听感上,会有人认为低音不足。而且动铁想要把低音做得跟动圈式差不多也是可行的,但恐怕要自己做单体,Knows他们出来的标准单元应该就做不到了——除非采用多单元方式。多单元做入耳式耳机,技术上讲没有必要,但商业卖点突出。当然了,有很多消费者喜欢低音重,这用一个动铁式单元是难完成的,除非自己修改单体设计。不过AKG一向强调细节和高音,突然搞个2个动铁单元加一个动圈单元的多单元设计,似乎有点不符合AKG一贯的声音取向。连一向强调声音柔和、顺滑的SHURE的高端产品都没有用动圈式来搞低音,强调高音的AKG用动圈式搞低音,好像也是商业卖点多过技术要求。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