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声学楼活动区年会交流室2012年年会(七周年年会) → 声学楼七周年年会直播与回顾


  共有3499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声学楼七周年年会直播与回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ted_Zero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笃一
等级:贵宾 帖子:210 积分:1937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1-7-11 12:04:1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6 12:49:48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nisa在2012-11-25 15:08:03的发言:
可惜今天没去,不知道张先生报告的具体内容,只看XJ的简要说明,没有质疑的意思,只是希望有新意吧。
Carl Poldy在1983年提出的基于模态的膜片等效电路的建立,如以下截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5 15:10:06编辑过]

非常感谢nisa提出的相关疑问,实际模态分析在结构分析中是再普通不过的方法,这一套理论的成熟远远早于1983年,这里还要再谈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各位同行已经开始应用比较成熟的有限元软件做相关计算和仿真,如果直接看待相关结果,可能得到的仅仅是“真”还是“不真”的结论。如何合理的利用好相关软件和处理得到的相关结果才是我们工程开发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报告仅是提出一种思路,如何从有限元计算中得到量化的模态参数。

 

至于Carl Poldy的文章之前确实没有看到,非常感谢nisa告知有此篇文章,刚刚浏览了一遍,虽然有一张膜片前三阶本征模式的图示,但在等效电路处理方面并未以模态来划分,而是按膜片不同的振动区域来划分。他文章中是模型(model),而非模式(mode)。

 

声学楼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非常欢迎nisa等熟悉国外相关进展的朋友多来论坛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ted_Zero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笃一
等级:贵宾 帖子:210 积分:1937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1-7-11 12:04:1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6 16:41:41 [显示全部帖子]

Nisa的理解完全正确,实际文章并未提出什么新东西,这相当于就是数值计算中采用满足边界条件的试探函数的Galerkin法。文章目的是希望从事扬声器仿真的国内同行不要仅仅纠结于仿真的“真”或“不真”,而是要更多的对计算结果做相应的分析,充分利用好成熟的有限元计算软件举一反三,真正达到优化的目的。

报告中有些细节问题给忽略了,比如阻尼的定义还是值得商榷的,音圈驱动位的边界条件如何设定等。

Poldy先生在loudspkear and headphone handbook中关于耳机仿真,读过多遍,收益匪浅,推荐国内耳机的同行都读一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