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测试、标准与评价、鉴赏音乐鉴赏和器材评价室 → [原创]谈谈声阻塞


  共有3322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谈谈声阻塞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原创]谈谈声阻塞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8 16:44:44 [显示全部帖子]

声阻塞是个新名词,其内涵已经存在几十年了。近年来,针对电声界的相关问题,把它明确提出来,会更容易从某特定角度描述和解释这些问题。

为了说明声阻塞的含义,可以借助一个现象引入。了解KTV音箱的同行都知道,绝大多数KTV音箱的低音单元是没有分频网络的。从KTV一开始直到近年来,始终有人尝试改变这种情况,可是其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KTV的低音单元加入分频网络以后,最主要的不良表现是演唱感觉很吃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声阻塞。

已经延续百年的电动扬声器,其结构形式注定了正负两个半周的阻抗是不同的。尽管加在单元两端的电压是对称的,可是由于阻抗的不对称,所产生的电流也会不对称。

如果在扬声器单元的前面串接电感或电容等储能元件,这些不对称的电流就会在元件上面储存直流(根据傅里叶展开公式,存在直流成分)电场能量或电荷能量。这些直流能量将阻碍交流信号的传输,这种阻碍就是声阻塞。能量积累的危害还不仅如此,由于出纯能量的存在,扬声器单元两端的电压也会变得不对称,存在有直流(或者说超低频)流过,反过来进一步加剧阻塞。

减除KTV音箱中低音单元前面的分频网络,这种直流能量积累失去了储能器件,得到的直接好处是演唱轻松了。

其实声阻塞不仅存在于低音段,高音段也是如此,只是其演唱的人声信号中中音段是主要的,改善了低音单元的问题就意味着3KHZ(有的音箱可达5KHZ)以下的频率段都得到改善,已经覆盖人声的绝大部分,轻松程度的改善就不足为奇了。

KTV领域是一个极容易发现问题的领域。这是因为无论你是不是音响行业的人士,发声和演唱都是无需专门训练就能进行的。而每个人都极其熟悉自己的声音,一旦音箱中发出的声音与自己所期待的声音有所不同,就立刻感到不舒服,并努力用加大气力等方式改变(冲破阻塞感),于是就感到累了。所以,感觉累最明显的是演唱者本人,而不是旁听的人。

而对于听音乐等情况,原有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子,大多数人是不清楚的,即便有声阻塞也不会觉得十分明显。而对于听觉挑剔的“发烧友”或音响行业人士则不同,声音的细微变化都会变得难以接受,例如某些音箱比另一些音箱听觉上轻松程度不同。也就是“发烧友”常说的“声音紧”或“声音润”的区别。而如果用阻塞程度轻的系统与阻塞程度严重的作对比,那么即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也能明显感受到。

全频喇叭的兴起就是一个例子,几乎谁都知道,全频喇叭组成的音箱由于不存在分频器,其单元的自身缺陷无法用多只单元去弥补,频响特性无法与传统的分频音箱相比。但是另一方面,全频喇叭的轻松自然感受的诱惑力,使得一大批人舍去那个频响特性而去津津乐道于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不合格”品。也就是“发烧友”这个特殊群体,为了听觉而根本不用计较什么参数指标。也许有那么一天,轻松程度也成了可以测量的参数指标,就会把另一批人拉过来向发烧友靠拢。

当然,在专业领域,大量使用的电子分频方式,也可以去掉音箱中的分频器。形成音质和有效功率的提升,只可惜的是,电子分频器也存在大量的电感电容器件,只是网络中的非线性器件不像扬声器单元那么严重。由此,也许有那么一天,“发烧友”也会向专业领域投怀送抱。

我一向认为,发烧友和专业两大领域没有必要相互看不起,各自的理念和由此延伸的各种思维,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说远了……

在有分频其存在的情况下,声阻塞的程度会因为扬声器单元的不对称阻抗的程度不同有所变化。细心地人士发现,在播放相同音乐的情况下,有的音箱扬声器前后运动幅度很大,另一些则运动较小。令人不解的是,往往运动幅度大的音箱反而没有运动小的音箱音域更宽,特别是低音成分明显的缺失了。

如果用声阻塞的理论解释不难看出,由于分频器的能量储存,扬声器上应该有直流电流存在,这些直流电流将推动单元的振盆向前或向后运动。音乐的短暂减小或消失瞬间,是分频器能量释放的阶段,这种释放是直流或超低频,人眼能直接看到,自然就觉得振动幅度大的情况,而恰恰是影响振幅大的储能情况,阻碍了听觉敏感区的低音传输。直接影响到听觉的音域范围,显得干涩。

无论是不是认识到了声阻塞问题,大量的技术措施有意无意的减少了声阻塞的发生。例如,扬声器单元的正向和反向对接,已经存在于超低音音箱几十年。尽管从微观上扬声器的阻抗偶次谐波失真依然存在,但在宏观上,两只单元的非线性是相互抵消的。

KTV音箱中有高音单元正反连接的方式,使高音段的轻松度和感染力得到提升。

那么去掉了分频器就没有声阻塞了吗?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功放都有很强的环路直流反馈措施。这些反馈能保证在有直流电流输出的情况下,输出电压零点的稳定。但是直流输出却畅通无阻,最终形成对电源影响。在有不对称输出电流的情况下,电源电压也会随之波动,这是因为滤波电路在设计时,通常不考虑超低频或直流的情况,这些直流也就很难加以抑制(带有稳压电路的电源除外)。

如果将功放按桥接方式连接,这种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因为桥接状态下无论输出电流是不是对称,正负两端电源的电流都是基本对称的。在工程实践中,有的设计者将功放设计为桥接形式,其目的不都是因为扩大输出功率,而是为了得到听觉上的柔和与轻松。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标称功率更大的功放比功率小的听觉上更轻松柔和,这是因为,直流成分对电源的影响,随着有效功率的加大而减少。以至于“发烧友”们把“储备功率”定在十倍于音箱有效功率的指标。说实话,在家庭环境,有效功率在5W10W就够了,可实际上配置的功放大多在50100W。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听觉相对满意。只可惜的是家用功放很少有能桥接的,才不得不用这个笨办法。

有一种情况的功放是例外的,那就是带有输出变压器的胆机。变压器本身就具有卸放寄生能量的能力,尽管人们常常不知道这种情况。于是用声阻塞的分析方法就能解释为什么胆机有5W就能得到比晶体管功放50W都达不到的柔和程度(这里没有否定传统的其他解释胆石的“理论”的意思,只是多了一种分析角度,毕竟桥接方式已经在专业音响中被反复证实了的)。

声阻塞的危害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话放。演唱者对着话筒出气本身就含有直流成分,这个直流成分将在耦合电容上面储能。如果话放的输入端是直接耦合的,这种直流成分将经过放大传递到后续各级,哪一级有耦合电容就在哪一级上面形成电荷积累。这样的气流压迫形成的直流成分与麦克风的电磁不对称情况相叠加,共同作用。当然,不同的话放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或者具有消除、减少直流成分的能力。

广义的说,声阻塞存在于电声系统的各个环节,因为,所有的电子或电磁元器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非线性,而只要有非线性,就有产生寄生直流成分的可能。只要有直流成分,就会在储能元器件上面产生能量积累以及产生声阻塞。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关于声阻塞测试还是一个空白,传统的测试方法都是稳态激励情况下的各种参数指标,反映不出超低频调制情况下的音频参数(零点几秒、几秒的间断响应)。以至于一些技术参数想接近的系统,听觉上有相当大的区别这种尴尬局面。也催生出一些人过于追求测试指标的误区。

例如:扬声器单元的非线性失真百分之几是很正常的,而一些“执着”的设计者在设计功放时竟然把失真度指标定在了百分之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的水平,并以此炫耀,令人啼笑皆非。还有阻尼、输出电阻等等不胜枚举。可偏偏放任更大的危害不去管。

近年来,有些人已经针对声阻塞情况展开研究,一些有效技术措施相继出现,相信随着人们对声阻塞的认识不断加深,主观听觉会在提高的同时,不用付出成本的代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09 23:29:19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20:40:33 [显示全部帖子]

欢迎拍砖,很高兴您肯定了非线性情况下有直流成分这个结论。刚刚还在和另一个网友争论这个问题呢。
这个帖子所涵盖的内容不够全面是事实,接受批评。
关于磁场不对称产生非线性的问题,我做过实验,可以证实。除此以外还有短路环位置,振动系统(含扼环、弹拨等),音圈插入深度。。。
除细节外,希望更对主题提出意见。这个帖子的核心是非线性和储能元件的共同作用形成声阻塞问题。本帖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不是没有,而是不想面面俱到。
这里需要探讨的是,哪种非线性是主要的。我理解,非线性有两个层面的考虑:其一是单元的电流相对于电压的非线性,属于阻抗非线性;第二个是单元功率与声压级之间的非线性,属于效率非线性。从主题的分析角度,阻抗非线性是最值得关注的。而对于阻抗非线性产生于什么因素是值得分析的。一个不运动的线圈阻抗,取决于该线圈的自感应强度;对于运动线圈除了自感强度以外,还要考虑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带来的新问题,以及运动线圈在短路环(也包括T铁中心轴)产生涡流的损耗,要复杂一些。因为磁力线本身就是非线性的,加上阻抗非线性带来的电流非线性叠加在一起。谁主谁次需要具体分析。
您推荐的文章看了一下,没有找到阻抗非线性描述,只有一个阻抗/频率关系曲线和一个等效电路。
本帖删繁就简,只是说了其中一个因素,也许不是主要的,也无妨。作为定性分析,只要有非线性存在,就有直流成分存在,也就有能量储存等不良后果。
为了避免误导,原帖删除了一句话,不在描述产生非线性的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09 23:32:03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7:54:57 [显示全部帖子]

更准确的说是偶次谐波失真引发电流的直流成分的出现。
更准确的说是在非线性器件的所在回路串联电容或电感等储能器件才能发生直流能量储存。这样对了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8:01:44 [显示全部帖子]

电感是以场能形式出现,电容是以电荷能形式出现,这种能量积累不是始终增长的,受到整个回路的“饱和”因素影响。
我们讨论问题总是用阐述定义一样的斟酌每一句话,是不是太累了。
就如同读一本书,是理解它的精神实质,还是挑里面的每一句话是不是有缺陷。我尽管欢迎挑毛病,但是不主张轻易扣帽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0 08:08:00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2:13:18 [显示全部帖子]

大师 不管是电流不对称 还是直流储能 你说的这些现象都是能通过测量被观察到的吧 也许一个示波器就足够了 麻烦你贴一两幅图证明一下你的论述 可以吗?
这个要求不过分,不过需要能采集瞬态信号的示波器(这不是稳态信号),手头没有,我想想办法再回复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2:21:49 [显示全部帖子]

你在自由讨论室的言论我不多做评价,但是既然来到理论讨论室,那就必须遵循科学的严密性。

那种似是而非的,但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如果不直接指出来,那会误导更多的人。

 

但是不得不说,你对非线性的了解只停留在最表层的认知,你先读懂了我上面给的那篇链接再发表你的观点。

关于非线性产生的原因不再说了,已经将原帖那句话删除,别那么没完没了。

只要承认有非线性失真,而且主要是偶次谐波失真成分(正负两半周不对称)就可以了。特别指出,这里关注的是扬声器单元中电流与端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非线性(非线性阻抗)。

至于非线性阻抗会不会在储能元件上积累能量,是本帖的核心部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21:02:15 [显示全部帖子]

非线性阻抗就能够在储能原件上积累能量,这又是你自己臆断的吧。

其一、理论室的讨论需要采用公认的术语,否则就会变成自说自话;

其二、理论讨论室重在严密的推理,或者可靠的可重复性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所说的非线性可以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同样你可以通过测试检测得到,至于你那核心到底指什么,恕我愚昧,我还是不知所云。

 

本帖至此我不再回复。

如果能模拟最好,方法很简单,在一个非线性阻抗原件前面串接一只电容器(电感也行,不过既然是模拟测试,电容器看得更清楚),非线性阻抗元件8欧,电容器容量100微法(大一点看的更清楚)加入电压频率50或100 HZ,非线性器件可以用电阻模拟,两只4欧电阻串联,其中一只并一只二极管(用二极管来模拟非线性),由于二极管的存在,正负半周的电流就不一致了,形成了偶次非线性失真。在电容器前面的输入端加入连续正弦波(有效值电压6V),这时的正反两个方向的等效电阻是不一样的,如果忽视二极管导通时的内阻,近似为导通方向的半个周期电阻4欧,截止方向的半个周期电阻为8欧,二极管最好是锗管(导通时压降小一些)。在电容器两端并接一块直流单针电压表,然后输入电压并观察电压表的指示,应该逐渐有电压出现,这个电压就是储存电荷的能量结果。


若认真思考一下,电源滤波就是一种极限的偶次谐波失真状态,滤波电容的作用就起到储能作用。

如果还转不过弯来,可以这样想,偶次谐波非线性阻抗是正负半周电流不一致,非线性程度越大,不对称性也越大,大到极限就是只有半个周期了。这种情况和整流电路相似,整流以后就是只有半个周期,加入电容器能滤波不就是储能结果吗?如果还想不清楚,在整流电路前面串一只电阻,以表示是非线性器件的阻值,简单一点,可以用半波整流方式。电源电压就是输入电压,这个电路结构不就是一开始模拟电路的结构吗。可以用改变整流二极管并接的电阻阻值,自由的调节偶次谐波失真程度,这个电阻为零就是没有失真,调到无穷大就是极限失真情况。

理解了电容的储能以后,电感储能就更容易了,把电容滤波改成电感滤波就成了电感储能了。

说这些话本不应该,我一直以为这个网站的网友都懂得电子线路基础知识,还让我这么吃力的从基础讲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0 21:07:28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1 13:27:28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你这样认真的回复。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说一个故事,是真实的故事。想不起来是哪一年了,BMB停产450那款音箱以后,首次来中国推广新品,好像是850就是那次推出的。我去听了一下,感觉比老款的声音更清晰,非常有感染力,在场的人都显得很兴奋。
但是依我的经验,这个声音大概是双二阶分频造就的,于是就去问那个日本鬼子,你们这次推出的音箱是不是双二阶分频的,我还怕他听不懂,又追加了一句,低音单元也加有分频网络吧。他点头表示同意。我的最大兴趣是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唱歌轻松,于是提出试唱一下,可是他表示反对,说设备有故障,不能试。我很诧异,他的试听室有三个,分别有三套设备,都坏了?而且作为KTV设备展示,最重要的就是演唱感觉,这样的大品牌怎么会出这样的问题?心想大概是真有问题。
事后不久,BMB的代理商告诉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有新款音箱都被招回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BMB技术人员大换血以后,可能是新人根本就不懂KTV,在那胡闹。
现在说正题,在有分频器的情况下,消除或减少声阻塞是有办法的,还是回到二十多年前,一个朋友拿来一个法国某品牌音箱的分频器线路图,说是怎么也看不懂,我拿来看了看,也看不懂。有很多原件加上去不可能起好作用,于是就说是不是洋鬼子故弄玄虚。我这朋友多我说,不对,我按照这个电路在音箱上试过了,确实声音好听了许多,特别是显得很滋润,很轻松。
后来经过许多年我研究声阻塞的时候才恍然大悟,那些原件是放电用的!
这个方式你也可以试,分频器上的所有电感和电容的两端都并联一只电阻,其阻值要大一点,20倍以上的大于单元阻抗,声音立刻就轻松了。这很好理解,既然电感和电容储存了能量,并一只电阻就能部分的将能量泄放掉。因为声阻塞是超低频(很多是几秒的周期),阻值大也能慢慢的放掉。
这样做还受到电子管的启示,电子管的栅极都有一个卸放电阻,是百K量级的,就是放掉堆积在栅极的电荷积累(这一点在教科书上面都能找到)。
但是,这毕竟是整个系统的局部,仅是功放环节,就有多少储能元件,至少几十个吧,彻底解决就难了。
关于卡包箱听觉不轻松的问题,我不敢苟同。再说一件事,有一次我作对比试验,手头有皇冠的音箱和BMB的卡包箱,论价位,皇冠是BMB的许多倍,论档次,皇冠是名符其实的Hi-Fi箱。怎么说也没在一个档次上,咋一听,皇冠比BMB好听多了,可是按照我的方法听就不行了。我把它们接在DVD机上面看故事片,看了几个小时,皇冠箱子让我降低音量了好几次。而换上BMB,就不同了,整晚都在看,一点也不觉得累,还时不时的把音量恢复到原始的音量。
说实话,累与不累很难一下子听出来,因为人的听觉没有那么灵敏,我的方法是用较长时间来考验,长时间的处于被刺激就一定会感觉累,不少夸张的东西,还有不真实的东西,短时间可能还会因为“好听”,有刺激感而激动不已呢,自然不觉得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我已在强调,累不累用唱歌是最好的鉴别,只要声音不是你自己的,你就会本能的不舒服,就要调动你的肌肉和嗓音去改变,立刻就有累的感觉。所以我对任何人都说,哪怕的罪过许多专家朋友,就是你爱唱歌,会唱歌吗,如果不唱,对不起,你在KTV领域没有发言权。自己不唱怎么感觉累不累?天方夜谭嘛。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用一组很轻松的音响去聆听一段时间,然后立刻切换到你要品评的音响上面,也会有感觉。胆机是人们公认的很轻松,特别是甲类胆机,更是如此,不妨就用胆机做对比试验。限于篇幅,关于胆机为什么轻松,我就不说了。
你如果唱歌,我还能说更具体的,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对同一套设备都有不同的轻松程度,那个点容易累,那种唱法在什么情况下累都反复研究过。
好啦,先说到这,供参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1 14:45:10 [显示全部帖子]

超低频,几秒的周期,我更愿意相信是你的笔误...

听感累与不累,感觉应该是中高频,尤其是高频多少的问题,如果频响曲线是高频明显上扬很多,那听时间长了自然会很累。
没有听错,对于超低频是听不到的,这里所说,是由于这个超低频,已经把传输通道堵住了,中频啊,高频啊都过不去了。通俗的说就是这样。
这里说超低,也并不是真正的是那个超低频率,而是包络线。不知道对包络线是不是理解。
搞无线电的都知道包络线,高录音和后期制作的也知道。在后期制作中常用包络线处理音乐。这样说吧,有一个1000HZ的频率信号,这个信号是不断的从高到低,又从低到高的变化,这个高低变化缓慢到几秒钟才一个周期,这个几秒钟才变化的规律也画成曲线,就是那个1000HZ的包络线,在无线电中称之为调幅,用音频信号去调制射频信号,因为音频信号不能作为无线电波去传送,就要去调制射频(几百K到几十兆),在由收音机解调(检波),还原成能听到的音频。 
再比如音乐中的贝提琴,基频大约在几十HZ到一两百HZ,但是从拨弦到声音从大到小的完成,可能需要几秒钟,那么这个几秒钟的变化曲线,就是那个基频的包络线。正常的包络线是坐标轴上下对称的,如果发生不对称,上边大下边小,或者调过来就说明里面的基波有非线性失真,这个不对称成分,就是引起阻塞的元凶。所以,前面所说超低频的卸放,就是指这个不对称包络线引起的能量储存,并由这个储存带来的堵塞进行卸放。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2 22:38:29 [显示全部帖子]

刚刚去看病,刚好旁边有一个国美电器,于是进去看看。一个国际顶尖的品牌在那有个展厅(是AV设备),我坐下让他们放一段音乐,整体上还说得过去,毕竟是国际大品牌。我这时心血来潮,因为随身带着测试碟,就掏出来让他们重新试,一段音乐下来,我没有说话,那个卖货的开口了。你这张碟怎么这样好听,市场上有吗?我说这是一个矫正碟,自己做的,买不到。
其实这张矫正碟是根据大多数音响设备都存在声阻塞,以至于演唱和听觉不轻松,于是在音频后期制作时有意提升那些由于阻塞损失的那部分信号(与均衡没有任何关系)。得到了某种补偿,听觉立刻感觉轻松许多,自然也就好听了。
不少人怀疑声阻塞这个现象,是从理论没角度分析不清,我不怪。但是用这种试音方法,让你听到正常的音乐(或者说更接近正常)应该是什么样子,回过头来再听带有声阻塞的音响,不用我说,你自己就感到问题严重了。所以,这种方法说服了许多人。
在这里,如果谁也想试试,可以发个信息,我无偿赠送。QQ邮箱103682681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12:13:18 [显示全部帖子]

可以理解,我有包含JPG图在内的帖子可以进一步说明,可是贴不上去,正在琢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16:16:57 [显示全部帖子]

试了一下,图片还是传不上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3 16:19:23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5 16:03:49 [显示全部帖子]

既然能通过信号处理来改善,我更加不太相信声阻塞。发烧友圈流行过一种CD,好像是什么黑金24K之类的名词。听起来声音也确实跟普通CD不一样,虽然我到现在没搞清楚它到底处理了哪些信号成分,但我相信它一定是对信号进行了某些细节成分的处理。所以出来的声音都带有某些特别的共性,而且用的录音都是比较轻松的人声慢唱(没有快节奏的音乐),伴奏一般也是比较简单、轻松类型的。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些录音,虽然细节特别丰富,但给我感觉太假。

在这里说话总是感觉很累,很多事情应该是一点即通的,可偏要1、2、3的从基础讲起。我这里有大量测试相关的图片,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传不上去,所以只能凭嘴说。

听一段音乐,产生声阻塞的结果是波形包络线有向下衰减趋势,就好像一组连续正玄波,包络线本应该是平的,可是在储能器件后面产生的结果是逐渐缩小的。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滤波电路,开始的一瞬间滤波电容上面,没有储存电荷,有很大电流通过,随着储能的延续,电容器上面电压逐渐升高,电流也逐渐减少,而且导通角也缩小了。其结果是,原本输入的是连续正弦波,相对应的电流包络线应该是一条平线,可是由于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电流包络线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的。

功放电路不会像整流电路那样只有半波的极端失真情况,包络线也不会衰减的那么快,只有在较长的信号延续(例如人声的托腔,有时会延长几秒到几十秒,器乐中的管乐,还有贝斯的共鸣时间,都可能出现数秒的情况)才会有明显的衰减情况。既然声阻塞有造成包络线减弱趋势,在进行信号处理时,就可以改变包络线的形状,以补偿这种衰减趋势。

信号补偿方式尽管有效,但不是最佳方式,只能说是一种不得已。只是可以借用这种方式让人们听到阻塞程度轻一点的声音是什么样子。

就在昨天,这里有组织了一个专门市场验证,有数位专家参与,用包络线补偿方式的改良信号源去试验多种不同的音响,结果证明市场上的被测音响百分之百的存在阻塞情况,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最终结论是专业音响类效果最显著,也说明问题最突出。这也很容易理解,经常听各种音响的人,都共同感觉,专业音响在干涩程度上多于其他类型(Hi-Fi或KTV)。

。。。。

不再说了。

一部分专业人士认可与不认可都无关紧要,哥白尼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可是那个年代没人信,结果怎样?地球依然围绕太阳转,不会因为没人信就不转了?何况现在只是一小部分人不认可,有何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5 18:47:42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6 20:49:12 [显示全部帖子]

大师,专业问题我也不多问了,我怕您专注的领域太超前,我脑子笨,听不懂,我就想问问,“这里”是哪里?“数位专家”都是谁?“市场上的被测音响”都有哪几款?
不要称我大师,我不是大师。
关于具体品牌型号有意略去,不言自明。
今天对实验进一步深化,取得了新的结论,但是相关的人指责我在网上说的太多,有很多是技术秘密,至此,接受批评,近期将减少技术细节的介绍,请谅解。
过去说的已经很多,按照我说过的方法自己试试就明白了,闲扯没意思。
关于声阻塞的讨论,我不再提供新的细节。
那个实验用的试音曲,谁想要,发邮箱来,自己试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0 6:30:41 [显示全部帖子]

声阻塞与瞬态特性有本质区别。
声阻塞是由于器件储能而出现的缓慢阻塞现象,它不是瞬态的。
下面是鼓声的波形曲线实测图,图中第一条曲线是原始录音信号,第二条是声卡输出信号,第三条是在单元两端测试的电压信号。
这些曲线是在具有声阻塞的系统中进行的
曲线全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前部拉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部拉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后部拉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难看出,具有声阻塞的系统,在信号的初期几乎没有太大的幅度变化,这与瞬态特性失真是不同的。而随着时间的延伸,后续的余音和泛音明显下降,以至于明显压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0 6:43:28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0 6:50:29 [显示全部帖子]

怎么回事,几种不同格式都显示不出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0 6:55:56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4 10:51:01 [显示全部帖子]

有一段时间没有上这个网站了,这里太累,图形都传不上去,纸上谈兵根本说不清楚,索性去其它网站了。
今天偶然“走”到这里,还真有人念念不忘我的那些老帖,感谢了。
版主的评论我已经懒得回了,声阻塞问题无处不在,无论高档设备还是低档设备。近来在一些几乎是顶级的录音设备上进行试验,也依然存在,信也好不信也好都没关系,重要的是采取措施以后有了明显改善,有这个结果就够了。我们按照声阻塞的假说来分析,不断地取得新成果,效果越来越突出,而其他所谓传统理论都无法解释,或者说是望尘莫及。。。。
不要怀疑效果的真实性,如今不仅可以客观地测试出来,还能从波形曲线看出来,测试方法是通用的,谁也造不了假。
对于这里大量的罔顾事实的回帖,自己去自得其乐吧。
所谓的大师们,如果哪一天能够让我们看到用你的智慧解决了普遍问题,而又有创造性,才真的让人佩服。沉醉于纸上谈兵只能是不削一顾。
想看有图表的论述上别的网站去看吧http://www.tubebbs.com/thread-264020-1-1.html,那里也有评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5 7:03:44 [显示全部帖子]

这里的人喜欢清静就好。若是只剩一个人了,就能跳大神了。
离开了大众,我是怎么也习惯不了。
继续纸上谈兵吧,继续。自娱自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6-15 07:27:36编辑过]

 回到顶部
总数 3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