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相对还是一个工程师技术交流的平台,既然称作工程,那就离不开定量化的测量和检验。离开了数字,天马行空,那是你们艺术家所干的事。
做出好的产品的途径有很多,也许你凭借着主观的判断也可以做出大家认可的东西,鲁班也许能通过简单的机械制作出木鸢飞上天,但是他不可能制作出现代的飞机。感性的一些认知如果不作理性的归纳和总结,那该认知总归存在瓶颈,难免会出现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类可笑的现象。
不否认你可能做到了一些别人没做出来的现象,但是仅凭一些主观臆断就以一种教主的姿态来宣称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为之赐名,这是否妥当。楼主既然认识很多声学界的专家,是否请教过那些专家你所说的现象是否前人有一些解释。我给了你一篇关于非线性的链接,不知是否浏览一篇,该论文由王刚平先生翻译并以登载于《电声技术》,可以私下索取。
如果你认为你声阻塞的相关解释足够严格,可以投稿至专业的期刊杂志,看是否能被该行业的审稿人所认可。我之前告诉过你,有些现象可以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但你充耳不闻,还一再认为声学楼众网友故意刁难于你,顾左而言右,东拉西扯。
声学产品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声学楼不同于发烧友论坛,它更加注重如何把主观感知转变为可测量可重复可解释的客观指标。如果你来技术论坛秀你的艺术修养和品味,可能是找错地方了。但是我非常赞同你能够纯粹站在艺术或主观的立场,对一些产品或技术做一些主观评测,或者做一些需求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