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自由交流室 → [灌水]一个真实的事情的反思


  共有3047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灌水]一个真实的事情的反思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6 20:02:37 [显示全部帖子]

按您的意思,灯泡的容积都要做出实物来才能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6 21:11:1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16 20:32:14的发言:
奇怪吗?这是真实故事。不是我编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6 20:32:37编辑过]

 

我又不像大师您认识那么多国家认证的专家,爱迪生这种为了自己商业利益坚决打压同行的传奇发明家我自然不能有幸认识了,故事是真是假我怎么会知道。

 

另外大师你能好好补补语文么,我真没想问您故事是不是真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8 13:16:4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pzpzp在2014-03-18 13:02:09的发言:
本人不才,请教下Sted_Zero:

所谓开始考虑到分子层面的专家或者是真专家或者只是装逼神棍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电声产品中的扬声器,其振膜是业界公认的最核心部件,请问你是如何通过不考虑材料特性来使电声问题简单化的)

 

电声这一块问题实际上几乎只剩下主客观如何统一尚有部分争议,其他问题很少有通过经典声学理论不能解释的。(如何理解中频谷?分割振动对中高频的影响是什么?如何解释频率响应曲线一致听感却不同?T/S参数为何只适用某一小频段?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与声压级存在哪些关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8 13:02:26编辑过]

 

随便说两句,关于“其他问题很少有经典声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我想LS所说的“经典声学理论”应该不仅限于“经典电声理论”,比如T/S发展的小信号理论当然适用范围很有限,但实际上在广义的声学范畴内,你说的几个问题似乎都不存在什么争议吧(除了频响/听感这条,这个很难说,我不确定幅频响应/相频响应/失真都一致的情况下,听感是不是还是有差异)。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9:50:52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19 11:03:30的发言:
恕我直言,你的一些帖子太过啰嗦,真正关于技术类探讨的信息量太小。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东西,非要东拉西扯。

 

就问题谈问题,现象和解释,别尽整些空话。

 

摆出了现象和自己的见解,自然就需要接受质疑。

 

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性能,就开始扯分子如何排布,岂不可笑

最好直言,我就喜欢直言,只要不是人身攻击。

在这个网站上的争论,是从什么开始的?不就是我的一个感受,希望专业领域的朋友多从实践出发去思考问题,借用的现象是发烧友群体,而在其中为了说明问题举了几个例子。

可是这里讨论问题总是避重就轻,在一些枝节上扯来扯去。我真不想说太多话,但还是耐着性子,我知道搞技术的都固执,不会一下子放弃自己的习惯思维。

我希望你看看我的帖子的全部回复,再傻的人都能看出来,是在讨论问题吗,否定观点也就罢了。大量的是人身攻击,要不就是不承认事实。说实话,在没有亲身验证的情况下,谁都没有资格否认别人提出的现象,最多是表示怀疑罢了。

我已经说过,在这个网站,我提出六七个求助,就是看看这里的人,是不是真的能够解答实际问题,一堆大帽子说明不了水平,有能力解决疑难问题才是真本事。到那时候自然也就会被别人尊重。


 

 

可是这里讨论问题总是避重就轻,在一些枝节上扯来扯去。我真不想说太多话,但还是耐着性子,我知道搞技术的都固执,不会一下子放弃自己的习惯思维。

我希望你看看我的帖子的全部回复,再傻的人都能看出来,是在讨论问题吗,否定观点也就罢了。大量的是人身攻击,要不就是不承认事实。

大师,一开始所有人都在和您好好讨论问题,明明是您听不进不同的声音,对回帖摆出一副“不由你不信,不信自己试”的架势。

 

说实话,在没有亲身验证的情况下,谁都没有资格否认别人提出的现象,最多是表示怀疑罢了。

 

您来论坛发帖,寻求交流讨论,摆出自己的观点,回帖的有质疑有挑战有不同观点不是很正常的么?要获得认同靠的不是论点,是论据,可至今我还没看到您拿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论证您的任何一个观点。如果您回应质疑的方式就是“我说的是事实,你们都不懂”,那凭什么要求回帖的人要继续和您平心静气的讨论?

 

我已经说过,在这个网站,我提出六七个求助,就是看看这里的人,是不是真的能够解答实际问题,一堆大帽子说明不了水平,有能力解决疑难问题才是真本事。到那时候自然也就会被别人尊重。

 

有没有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就取决于能不能回答您的求助问题?这可不是您说了算吧。这里没人有义务解答您的任何问题,耐心回答的基本都是出于好心,要不要采纳是您自己的事情,有不同看法可以进一步讨论,别觉得这里人都欠您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2:46:1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20 10:57:42的发言:
对现象有怀疑可以理解,不该冷嘲热讽(有时我也说过气话,在此检讨。也希望其他人检讨,相比之下,我的气话比例还是少一些)。合理的疑问应该是,希望更多的对现象的验证和取得验证的方法。
细心一点,其实许多现象并不是新闻,甚至存在了几十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用百度搜一搜。一个人说的可能不可信,看看几十上百人都有类似经历说明什么?特别是人与人都是互不相识的个体,没必要串通一气造假。
还有就是如何对待书本知识,一些人以为与书本知识有差别就是错误,要发表不同看法就先要去某刊物发论文,然后才能在这里说与书本知识不同的看法。这样的新闻我已经记下了,有机会要和其他同行分享一下。
坚持自己反复验证过的现象没有错,希望没有验证的人自己验证一下也没有错,若是有人对现象表示不相信我就随声附和,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至于观点与看法,我从来就没勉强过谁。
有些观点我一直在坚持也是一种原则,例如存在决定意识。这是世界观的原则。可是这里很多人反过来了,理论上有的就是事实,理论上没有的就不应该是事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20 11:08:30编辑过]

 

 

细心一点,其实许多现象并不是新闻,甚至存在了几十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用百度搜一搜。

 

关于你说的“声阻塞”,我尝试了用百度、google、scholar.google检索,检索结果中除了你在本论坛发的一个帖,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2:53:51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20 10:57:42的发言:
对现象有怀疑可以理解,不该冷嘲热讽(有时我也说过气话,在此检讨。也希望其他人检讨,相比之下,我的气话比例还是少一些)。合理的疑问应该是,希望更多的对现象的验证和取得验证的方法。
细心一点,其实许多现象并不是新闻,甚至存在了几十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用百度搜一搜。一个人说的可能不可信,看看几十上百人都有类似经历说明什么?特别是人与人都是互不相识的个体,没必要串通一气造假。
还有就是如何对待书本知识,一些人以为与书本知识有差别就是错误,要发表不同看法就先要去某刊物发论文,然后才能在这里说与书本知识不同的看法。这样的新闻我已经记下了,有机会要和其他同行分享一下。
坚持自己反复验证过的现象没有错,希望没有验证的人自己验证一下也没有错,若是有人对现象表示不相信我就随声附和,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至于观点与看法,我从来就没勉强过谁。
有些观点我一直在坚持也是一种原则,例如存在决定意识。这是世界观的原则。可是这里很多人反过来了,理论上有的就是事实,理论上没有的就不应该是事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20 11:08:30编辑过]

 

还有就是如何对待书本知识,一些人以为与书本知识有差别就是错误,要发表不同看法就先要去某刊物发论文,然后才能在这里说与书本知识不同的看法。这样的新闻我已经记下了,有机会要和其他同行分享一下。
 
 
立论的人才应该负责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给出证据,特别是与已有认识相左的观点。被推翻或修正的理论不在少数,但无一不是有确凿的实验结果支持的,否则就一定是有争议的。你拿不出证据,然后又不允许其他人反对你,这是什么道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3:00:49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bs1.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bs2.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bs3.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7:09:3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20 16:16:58的发言:
立论的人才应该负责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给出证据,特别是与已有认识相左的观点。被推翻或修正的理论不在少数,但无一不是有确凿的实验结果支持的,否则就一定是有争议的。你拿不出证据,然后又不允许其他人反对你,这是什么道理?
我说的观点谁都可以反对,只要你拿出反对的理由,我就欢迎,至少可以讨论。
可是现在的反对是什么?“你那的专家都是土专家”“你读好XX书再来说”“你说在研究所呆过是假的吧”。。。。
再说我没有过任何立论啊?我的哪个帖子是立论?我说过“论。。。。”吗?
我所说大多是“谈谈。。。。”,你在平时和别人谈谈什么事,都要有对方必须证明吗?
这个坛子也不适合写论文,图表都传不上去,写论文不是瞎胡闹吗?
有些观点不是不能证明,我这里有大量的实验图表和数字。发与不发是我的自由,有不少是技术秘密,露点初级的东西已经不错了。信不信由你。我还就把话放在这,你信了,试验了,证明了,对你必有收获,你不信,抱着书本肯,与我无干。
只要不是恶语伤人,我不会理睬,若有人恶语伤人,我将奉陪到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20 16:33:37编辑过]

 

我说的观点谁都可以反对,只要你拿出反对的理由,我就欢迎,至少可以讨论。
我所说大多是“谈谈。。。。”,你在平时和别人谈谈什么事,都要有对方必须证明吗?
 

 

您是谈谈,那其他人也是啊,您说就是好,其他人说就是不好,您不给理由,其他人为什么得给理由?不就这么简单的事么。您都不需要证明什么,围观群众更不需要证明什么了。

 

有些观点不是不能证明,我这里有大量的实验图表和数字。发与不发是我的自由,有不少是技术秘密,露点初级的东西已经不错了。信不信由你。我还就把话放在这,你信了,试验了,证明了,对你必有收获,你不信,抱着书本肯,与我无干。
 
发不发是您的自由,喷不喷是广大群众的自由。技术秘密什么的您自己收好,如果您的这套东西是正确的,时间自然会检验,我拭目以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7:20:46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20 16:03:41的发言:
看来你还真认真,很好。
我刚刚所指是改变电源线能使音质变化的网上搜索。这一点是在这里争议最多的。
关于声阻塞我在帖子里面已经说到是个新名词,网上自然不多。
关于让提出人证明的事情很无理,我们又不是打官司。
某人看到一个现象,另一个人经过验证无误,于是发个消息并进行评论,结果有人跳出来说你没有数学模型,理论没这么说过,你先翻翻某论文看看这样写了没有....
你觉得这样说合理吗?
技术文章(何况只是个帖子)可以有不同的程度,有物理层面的,有数学表达方式的,至于证明,物理层面的最好就是亲身验证,对于数学表达的,要有推论。这不是常识吗?
关于声阻塞的名词,只是一个现象,就如同有人说:今天路上堵车。你是不是要求说的人一定要说清楚,堵车这个词是不是外来语,英文怎么写?否则就要证明给我。
堵车就是堵车,这是个现象,不用证明,你不相信自己看一眼就OK了。你如果说太远,看不到,我告诉你,拿个望远镜看看,站的太低就爬到楼顶上去,不过如此吧。你横不能说,你不给我证明你就闭嘴,你就没资格说话。

 

某人看到一个现象,另一个人经过验证无误,于是发个消息并进行评论,结果有人跳出来说你没有数学模型,理论没这么说过,你先翻翻某论文看看这样写了没有....

 

您又不愿意把“另一个人经过验证无误”的证据拿出来,说那么多也没用。您自己再好好翻翻原贴里的回帖,谁让您拿“数学模型”了,“理论没这么说过”是不是大实话?没人让您“翻翻某论文”吧,我貌似是求您赐论文,我好学习学习。明明是您自己先树立了一个和您站在对立面的假想“理论派”,然后再迫不及待的要把这个“假想理论派”打倒。

 

堵车就是堵车,这是个现象,不用证明,你不相信自己看一眼就OK了。你如果说太远,看不到,我告诉你,拿个望远镜看看,站的太低就爬到楼顶上去,不过如此吧。你横不能说,你不给我证明你就闭嘴,你就没资格说话。

 

您说堵车,我说不信,您拍个照片发给我,好,我信了,这么点儿事情很难?您说您在北三环堵车,我在南六环说我不信,您说我必须信,我说我就不信,您让我自己跑北三环来看看,我在南六环我关心您北三环的事干嘛。有人让您闭嘴了么?滔滔不绝的似乎是您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7:38: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20 17:24:45的发言:
这么扯下去没完了。这样吧,就当过去的事情都没有。你对帖子的哪一点有疑问,举出一两个,我们讨论。
看你真的认真了,我很高兴。

 

我就只问“声阻塞”这个概念哪里有相关的论述,要除您之外第三方的论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18:11:11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20 17:56:33的发言:
声阻塞是个现象,不是什么概念。
现象1:如果你去KTV唱歌,会发现,不同的歌厅轻松程度不同,有的唱不出来,好像堵得慌。这是千百人的共识。
现象2:在听音乐的时候,有的演唱人声部分显得吃力,好像很紧张,前半句轻松,后半句像是绷着嘴,就好像是初次上舞台的新人,放不开。
现象3:有些乐器原本是有很多余音的,可是经过一些音响以后,余音丢失了,好像弱音被堵住放不出来了。
例如:贝提琴,应该是拨弦以后有丰富的震颤感,可是经过一些扩声以后,声音干涩,变成了砸地板声,或者类似鼓声;
再如:钢琴演奏,本应该是有螺旋琴弦的震颤感,可经过扩声以后变成了干涩的钢片声;
再如:小提琴的断线感
。。。。。
这些都可以描述为某些声音堵住了放不出来,给它起个名字,叫声阻塞。你若觉得名字不恰当,改一个恰当的我欢迎。
阻塞验证:略(如果有兴趣接着说)

 

既然是现象,且具有工程意义,那怎么会没有除了您之外的从业人员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千百人的共识,那总还有其他人就这个现象发表看法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0 21:58:41 [显示全部帖子]

您说的这些似乎是有道理的,不过既然还是没有第三方的论述/报道/研究,我也无从考证。

 

关于以下这段:专业音响中的激励与压限,就是人工提升某些信号成分或者压缩大信号成分使得小信号相对提升,这种方法本质上是用人工失真(增强弱信号压制强信号)去抵消上面所说弱信号丢失的另一种失真;

 

这就是动态范围控制(Dynamic Range Control, DRC)吧,压缩幅度过高的信号成分,提升幅度过小的信号成分,客观上以牺牲动态范围为代价,防止出现破音之类的情况。DRC已经集成在很多功放芯片的DSP里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