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自由交流室 → [灌水]数学在电声中的贡献


  共有1212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灌水]数学在电声中的贡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灌水]数学在电声中的贡献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10:45:46 [显示全部帖子]

一日,我与几个搞电声的的朋友闲谈。有人说天体中有的星系是数学推算出来的,例如黑洞。那么电声这行当有没有这种情况。
我说巧了,前不久我有个发现,就是推算结果。
驻波现象是电声中经常发生的,于是出现了吸音材料、隔板、分频(有些分频是应对驻波的)等等。可是不知道谁研究过单元或音箱在中高频段的大量峰谷来源。
既然多点声源和反射虚拟声源都能形成驻波,那么单元的振盆与之近邻的各种反射面也能形成驻波,并由这些驻波演化出大量的峰谷。这些反射面都是有形的,通过测量和计算也就能够算出峰谷的所在位置。
用这种方法,验证过许多单元,几乎都能对的上。
这难道不是数学推算的功劳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12:34:40 [显示全部帖子]

楼上的,道理谁都知道
既然谁都知道,却没见过谁采取措施的案例,如果有的话拿出案例来吧。
真会说便宜话。
我现在告诉你,前不久我曾发过一个求助,所指一批单元有相近的曲线峰谷表现。。。。就是指这个问题,一个月没有回帖,是不是都是懒得回啊。
我这案例有的是,产品样品也有,测试曲线也有,甚至生产工艺都有。今天说闲话,就是看有没有说便宜话的。
前几天还有一个帖子,题目是如何降低频响特性的上限,那里面发出的测试曲线,就是采取过措施的,把一个原本惨不忍睹的曲线变成了优于进口同类品牌的曲线(那上面标的是某国产高灵敏度单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13:20:27 [显示全部帖子]

很多技术措施就是一层窗户纸,不信就去看专利文献,绝大多数都道理简单,一看就明白。要是说便宜话,你可以把所有的专利发明人都贬的一文不值。
一些人真是不敢恭维,说个新东西吧,理解不了就否定你的存在;说个听得懂的吧,就说谁都明白,言下之意是废话。是不是到处抄袭点结论来说才值得赞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17:00:58 [显示全部帖子]

又来一个,好啊。
有文章就贴上来,我也见识一下。
不过看清楚了,不是音箱驻波问题,那个问题我清楚早有研究。这里是说单元自身的驻波问题。有谁研究过,采取过措施。
不是这里说话要严谨吗,谁说有,谁拿根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17:09:09 [显示全部帖子]

有的问题没有人回答,不代表这里的人都不知道,论坛不是一定要为某个人服务,这个论坛已经包括了很多很多有用的资料,就看人是否有心去找了。。。
这句话不强求。
但是我很奇怪的是,说求助,一个月都没人理睬。说观点,几个小时就有人跳出来了,很巧合啊。这里的人就是为吵架而来精神么。有能耐多解决点实际问题好不好。
就说有人研究过,而且有措施,又怎么样?一个技术的采用,有巧合的情况多着呢,这能否定数学推算物理结果的意义吗?
专利也有因为特征冲突而被驳回的情况,能说专利申请都没意义吗?
何况这不是专利申请,只是个闲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1 17:15:20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23:35:03 [显示全部帖子]

多有冒犯,请包涵。
既然想多听问题,就再班门弄斧一个。
有一个较大的工程,5组主通道都各有两只高音音箱,两只中音音箱,次低音是共用的。原始施工不是我组织的(我是总负责,对这一块关注的少),后来业主和相关领导听了效果都说中音发混,不清晰。我与几个技术分析,看到每只中音音箱都是双15吋的,而且箱体内没有隔板,就果断拆掉一只单元的线,都变成了单15吋了(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措施),这样做的依据就是双15吋单元无论是箱体内部还是外部都有驻波发生,而驻波频率附近也有不稳定的耦合发生。自拆掉一只单元(所有的中音音箱)以后,清晰度明显得到提高,几轮专家主观评价都有改善的评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23:46:16 [显示全部帖子]

不过这个帖子主要是说单元的驻波问题,音箱的驻波问题有很多类似文章和基础理论,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已经当过十多年的老师,不想再滔滔不绝的说书本知识,反而对书本上没有的或常被人们遗忘的东西有兴趣说一说。
单元的驻波研究是5年前的事情,这几年忙于工程,已经顾不得了。5年前做过一批样品,盆架的外表面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而盆架与振动系统(包括振盆、弹波、防尘帽等)发出的声波就很难通过盆架的反射而形成驻波了。
由于盆架的各反射面与振盆的距离很近,驻波也主要是1KHZ以上的部分,由此才造成了绝大多数单元在1KHZ以上的频响特性峰谷很多。
我没有否定振盆分割振动的意思,只是驻波问题是现在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从试验情况看,它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分割振动的危害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1 23:52:17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 23:55:04 [显示全部帖子]

在笑我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0:03:22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音箱的驻波问题不再说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17:09:09 [显示全部帖子]

可否请问一下你盆架表面上做何特殊处理,会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
植绒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17:23:53 [显示全部帖子]

你应该解释一下,拆掉一个喇叭带来的巨大的声音影响,是否可以解释为驻波干扰。。
如果是一只单元,那么箱体内的反射波与单元的原声波作用产生驻波,当音箱内有吸音材料,可以假设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也就是反射率较低,只有有限的反射面参与反射,其能量较低;而如果是两只单元共同作用就不同了,一只单元的声波直接作用于另一只单元(可以比反射波高出6dB以上),会产生严重的驻波现象。箱体外侧的单元之间也有相同的情况,如果箱体内外的两只单元间距相同(大多应该是近似相同),外驻波与内驻波有相同的贡献,更加剧了恶化。
所以,大多音箱设计都避免这种情况,用分频器把两只单元的频带分开。但是常规分频器都不超过6dB/倍频程斜率,在分频点出仍然有相同的频率声波出现。大多这时是3dB下降点,驻波依然可观。
不知这样说明白了没有?
另外给一个小小的建议,我很愚笨,看不太明白的比喻容易产生误解,希望以后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18:14:40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22:00:03 [显示全部帖子]

你这样说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工程上无法实施。音箱安装以后不要说加装隔板,就是拆下来都非常困难,断开一个单元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
还要说一个情况,原本不想说很多,因为话一说就很多。。。这个工程的中音变更是原本就声压级偏高,高中低已经不匹配。这样做是一种综合考虑。
按说原本这个音场是经过ES模拟的,不会有大的问题。可是所有的人,包括多次的评审专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高音音箱透过投影幕的时候,有将近10dB的声压级衰减,由此中音就突出出来了,好在设计时留有余量,就是衰减以后的高音还是够用,那么中音的声压级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投影幕对中音的衰减很小,也会就是1dB左右)。
而拆掉一只单元,不仅可以平衡声压级,更大的好处是大幅度降低了驻波影响,满足了听觉需要。
至于客观测试,每次调试都进行,无论拆不拆下来,都能通过周边设备调平。最大的问题是听觉过不了关。
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是否满意?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考虑到Q值的制约(有阻性损耗),应该是小于6dB下降线。这恐怕是最常见的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23:17:02 [显示全部帖子]

我更正,是我说错了,一阶6dB,二阶12dB.不知怎的其实原本很明白。
前段搞KTV音箱闹的,KTV几乎都是6dB的,满脑子的6d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23:27:52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23:22:55 [显示全部帖子]

“高中低已经不匹配、平衡声压级”----这才是主因吧?扯驻波干啥?还是断腿了蟑螂就影响听力了。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好在你不想说太多,等你想说太多的时候,诺贝尔奖了。一阶斜率3dB,赶紧百度一下算了吧。

又是强加于人,如果你做过工程就不会说这些话了。几个声压级不匹配的音箱,根本不用改音箱,调功放,调分频器(电分),调处理器,甚至矩阵,轻而易举。可是声音发混就不同了,调什么都没用。

所以,解决驻波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23:25:24 [显示全部帖子]

上面几位,又说出格的话了。这次我不计较,确实说错了数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 23:43:33 [显示全部帖子]

跟他谈理论他说你是书呆子,跟他说实际案例,他说你不懂数学。
我还忘了,你的案例还没给出呢。还有你上面的那位,话说的那么满,依据呢?别总是嘲笑别人。
我可没有说过你不懂数字,你的创意能力令人佩服。也没说过书呆子,莫名其妙。
就算围攻人,也不能造谣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23:44:33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4 6:50:38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所有参与讨论的人,欢迎更多人参与讨论。
为了便于讨论,我这里做一个简单地梳理:
1.3月10日我发过一个求助,题目是:如何减少扬声器单元的峰谷。期间说到,有一批不同品牌,结构类似的单元,经过测试,其高端(1KHZ以上)有比较接近的峰谷规律,由此推论,是不是有某些内在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2.本帖说到,在闲谈中说到数学推算物理特性问题,涉及到曾经的一段经历:观察振盆附近的反射面(例如盆架)产生的反射波与振盆的振动波叠加,相互作用影响到峰谷的出现,由于这种反射面与振盆的距离很容易测出,也就能计算出不同距离所产生峰谷的频率点。
3.在此之前,我所听到关于高端峰谷问题,大多是关注分割振动,由此在振盆材料和工艺上大做文章。便感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未被引起重视。
4.实验,对振盆支架进行处理,使之对高端(1KHZ以上)的频率反射率降低,观察峰谷变化。测试曲线在另一个求助帖子(如何降低低音单元的上限频率)中给出,对比曲线是某进口名牌单元的测试。该测试是在第三方消声室进行,两只单元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从曲线平坦程度看,至少采取措施的单元不比对比曲线差。而前面提到的那批单元测试曲线(时间久远,已经无法找寻了)与此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5.有人回帖,希望提出更多类比的例子,于是介绍了一个近期完成的工程中遇到的一件事。双低音单元的音箱拆掉一只单元后,听觉感受明显改善。说类似,是指单元振动波与另一个同频率的波相互作用。前例是反射波,这次是另一单元发送的波。虽牵强了一点,还是有点相关吧。
讨论:单元近距离的反射波对特性曲线峰谷的影响是否存在?存在的程度是否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5 6:51:30 [显示全部帖子]

国明也指教,荣幸。
只是纠正一点,曲线是797例行实验室测的,我花了测试费。自己的测试不能作为依据,也不敢轻易拿上来。
关于评论,我会认真反思。
这都能算出来那数学水平得多高?
一句闲话,说不上水平高不高,我的专长也不在这个领域。只是买来的东西经过一番小小的改进,有效果。
所以反思专业搞这个的为什么不在做产品的时候就采取点措施,别让我们这些使用方这么费劲。这个坛子的高人多,所以探求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普遍意义。结果引来的都是挖苦。
双低音问题也不是我的作品,同样是买来的,工程通不过,于是也改了,结果反应不错。
我是以工程为主的,从实践中遇到问题拿来讨教,我想不应该有错。
直到现在,包括国明在内,还是没有人回答我反射回波对峰谷影响的问题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5 06:58:26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1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7 21:03:46 [显示全部帖子]

贴海绵当然可以,最初的方案实验就是贴海绵的方式。不过真要批量生产,就会发现贴海绵很费工,而且很难保证一致性,植绒是一个很成熟的加工工艺,适合批量生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