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自由交流室 → 关于屏蔽某些人发言的几点说明


  共有3144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关于屏蔽某些人发言的几点说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ordanlin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215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3-24 10:27: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4 15:05:39 [显示全部帖子]

还是少屏蔽的好,除非触犯了法律政策的红线。

 

网络就是无顾忌的说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ordanlin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215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3-24 10:27: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7 10:13:4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xj在2012-02-14 16:43:10的发言:

 

关于此次的屏蔽,声学楼管理团队一直都采用了安心做事,问心无愧,舍小利,谋长远的心态在处理,所以长时间以来,并无什么说明性的文字出现。

 

从而造成一些热心的网友的热烈关注和讨论,这时初哥才作出了一些说明。

 

我们并不想采用屏蔽的手段,也很羡慕有些网站论坛上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但是我们做不到,论坛曾经被封掉好几次,都是因为某些词语出现,水仙超版在幕后付出的恢复工作,是何等的艰辛~~~。

 

正如初哥所言,我们的网站还很脆弱,一失足成千古恨,也许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所以我们必须得小心翼翼。如果真的等到触犯了法律政策的红线,那么结果就是声学楼网站从此消失!

 

屏蔽并不是目的,因为有些东西在大家没看到的时候就已经被删除屏蔽了。

 

所有网友的讨论,我们都有在留意,非常感谢大家的热心参与与关注,任何人都有发表自己正当意见的权利,我们尊重并支持您的权利。

 

但是此事至今日初哥发布说明为止,就应该就此告一段落,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与支持。

如果因为某某的发言,就会遭致坛子被封。这应该是网络技术上的问题。网络技术可以屏蔽掉一些不合乎要求的东西。即使技术不行,还可以人工删贴。 试想想,如果别有用心的人,要想把坛子封掉,那不是太简单了,随便打几个字,发在坛子上就可以了!这不是封国明的真正原因。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国明的挑衅性的言语激怒了坛子里的大哥。想想五四运动时期,相互的对骂和揭短多利害,但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很好的。

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恕。少一点打击报复,对坛子是有好处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ordanlin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215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3-24 10:27: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8 15:18:07 [显示全部帖子]

在有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批评言论中,来自胡适的批评出现得最晚,却是最为严厉的。梁漱溟1916年被蔡元培聘任,早胡适差不多一年,但胡适1917年8月受聘,梁正式进入北大是10月,反而比胡适晚两个月。梁漱溟晚年说,他进北大与胡适差两个月,实是无误。作为西化派,胡适当然不愿让梁漱溟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20年代初形成的“东方文化派”张目。但作为同人和朋友,胡适似觉得有必要与梁漱溟商榷文化问题。1923年3月,胡适发表了批评梁著的《读梁漱冥(原文如此———引者)先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

面对胡适的批评,梁漱溟的公开表态迟了近半年时间。10月28日他才在北大公开演讲,回应胡适的批评。这还不是因为胡文,而是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胡适、陈独秀等朋友的言论中,正在把他当成了思想革新运动的“障碍”。今人大多喜欢引用演讲结束前,梁漱溟对胡适抱怨的话,以证梁之正直耿介和胡适的无稽,却一向忽略演讲开头,梁先生的一再声明。

在这次题为《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演讲的最后,梁漱溟确实有过抱怨,他说:“我真不知道胡先生究竟看了我的书没有?你说他没有看,他却又能东一段西一段征引我的书文。你说他果然看了,他又何以对书中驳环境逼迫论的竟似没看见,对持人生态度根本论的竟似没有看见?……唉!胡先生!这糊涂人作的书也许有‘愚者千虑一得’之处,何妨虚心理会理会!实在没有工夫看,丢下罢了!若既不想加以理会,又且没工夫看,却偏要用点工夫拿他麻麻糊糊乱批评一阵,这为何来?岂欲欺蔽一世之人乎!”(《梁漱溟全集》第4卷,第756页)但在演讲开头,梁先生也一再声明,他与胡适、陈独秀等人“都是难得遇见的好朋友”。他也提到他们之间确有思想和学术路向的不同,但强调说:“我并不要打倒陈仲甫、胡适之而后我才得成功;陈仲甫、胡适之的成功便也是我的成功。所以就不同一面去说,我们还是不相为碍的,而是朋友”(同前,第739页)。

当然,民国时代,“朋友”的含义相当宽泛,基本取“广义”。在晚年的回忆中,梁漱溟还对胡适有些微词。但一方面彼时的“朋友”并非一定是志趣完全相投的,即便意见相左,亦可保持友情。正如梁漱溟所说“此刻天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积极努力的,一种是苟偷卑劣只想抢便宜的,苟偷卑劣只想抢便宜的弥漫满中国”。“在这时候,天下肯干的人都是好朋友!我们都是一伙子!”(《梁漱溟全集》第4卷,第738-739页)另一方面,晚年梁漱溟的思想也有相当明显的变化,他对胡适没有好感,多是受政治的影响,并不表明上世纪20年代初他们二人不是朋友。

其实,胡适在《读书杂志》第8期上发表《读梁漱冥先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曾依当时学人之间的惯例,致信相告。4月1日梁漱溟回信时,含蓄地对胡适的批评表达了不满。他认为,胡适未能读懂自己关于“文化转变处”的论述。如果梁信仅及于此,估计胡适也未必需要答复。然梁信下面又说:“至尊文间或语近刻薄,颇失雅度;原无嫌怨,曷为如此?原覆省之。”(参见《胡适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这就让胡适不能不回复了。

胡适4月2日的回信谈到他们“二人性情上之不同”,也涉及到由性情而形成的文风。他先为自己文章里的言语引起梁漱溟不满而道了歉,说在批评梁文的文章里,确有近于刻薄之语,且自谦说自己“颇近于玩世”,与梁漱溟凡事“认真”有所不同。而“以凡事‘认真’之人,读玩世滑稽之言,宜其扞格不入者多矣”。但胡适接着说:“轻薄与刻薄固非雅度,然凡事太认真亦非汪汪雅度也”。他举梁漱溟当面让人下不了台以及将同人的玩笑话讥为“虚伪”的两个事例后,将话题引到《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文风上。他说:“认真太过,武断太过,亦往往可以流入刻薄。先生《东西文化》书中,亦复不少。”胡适强调说:“此非反唇相稽也。承先生不弃,恳切相规,故敢以此为报,亦他山之错,朋友之谊应尔耳。”可见,胡适对梁漱溟进行严厉批评,也有尽“朋友之谊”的考虑。接胡适回信后,梁漱溟相当诚恳地接受了胡适的批评,他回信说:“承教甚愧!早在涵容,犹未自知也。冥迩来服膺阳明,往时态度,深悔之矣。”(均见《胡适全集》第2卷,第257-258页)

在这里,无意得出胡适对梁漱溟的批评起到了立竿见影作用的结论,更不想推论出1953年梁漱溟请毛泽东有点“雅量”是出于本次的批评与反批评。事实上,依梁漱溟顺天中学同学,也是胡适的朋友,北大同人、著名哲学家张申府的话说,胡、梁二人一直以来,都是争来争去的。但民国时代,学人之间的公开争论或者公开的诉诸报端的批评与反批评的交锋过程,无疑会培养学人面对批评的涵养、雅量或者干脆说习惯。这是舆论开放和社会开明引发的正面价值在“人的问题”上的一种体现,也是拙文所谓“现实经历”对梁漱溟产生良性影响的意思所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