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声学人物介绍


  共有6924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声学人物介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0 10:29:35 [显示全部帖子]

马大猷院士的赤子情怀
●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出书,写文章……虽已届90高龄,马大猷院士却并没闲着。
    
    ——作为一级核心期刊《声学学报》的主编,每年200多篇来稿中,他自己看100多篇。
    
    ——仅2004年,他就新写和修订出版了三本书:新出了《现代声学理论基础》,那是“一生学术生涯的结晶”;修订了《声学手册》;新出版了《说话的科学技术》,作为“院士科普书系”中的一本,“还真值得一读”。
    
    ——一年以来,他陆续执笔写了《国家实力根本源于基础研究》、《推广基础研究》、《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几个问题》、《学习爱因斯坦,深入思考,大胆设想》、《中国科技如何推向前进》等文章,几乎是“一个月一篇”。
    
    ……
    
    耄耋之年的老院士,正通过特有的方式,向社会表达着自己对科技发展的意见,为加强基础研究而鼓与呼。
    
    中关村,马大猷院士的家,整洁而简朴。面积达三十多平方米的书房,被两排长长倚墙而立的书柜“挤”小了很多;“百岁树人”的条幅,昭示着高龄主人的特有心境。
    
    提起马大猷,许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是在声学界、物理学界甚至科技界,却是赫赫有名。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了“第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27岁时,他成为上世纪40年代全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55年,40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更是充满“第一”:这位以“科学救国”为己任、于上世纪40年代回国的老科学家,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许多世界水平的成果,更是开创了我国的声学研究——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带领下,建造了我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水声实验室、高声强实验室,负责解决了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
    
    谈起最近的“创作”,白发如银的马大猷院士思维敏捷:“主要想法就是觉得我们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只是在落后国家中较强。研究工作水平不断下降,国际科学前沿够不上,新高技术主要靠引进。这使我国科技人员愧对国际同行,愧对海外中国科学家。我着急啊。所以,想给大家提个醒。”
    
    “我国是世界大国,每天在报纸上看到各方面的好消息,可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科技好消息不多。”马大猷从桌上的材料堆中找出一张英文表格,上面是英国《自然》杂志对1993年至2001年3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论文统计,按论文引用排序,中国名列第19,我国论文占全世界论文的比例也仅为2%多一点。“美国或欧盟一人发表的论文大约等于中国五个人,日本一人则等于中国三个人。中国科技人员的产出太少,质量更是相差悬殊。”
    
    全世界科学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有4000人,而中国只占13人,其中香港11人,内地只有2人。“现在科学前沿几乎不见中国科学家。新技术产品颇为发达,但其核心技术与研究很少是中国人的贡献。我国缺少第一流科学大师和科学领袖人物,这样下去,还谈什么诺贝尔奖!”马大猷院士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中国迫切需要发挥科技人员的力量,大力提高科技研究水平。”
    
    我国有不少科技人员具有良好的研究工作基础,但是科技工作的水平不高,原因何在?
    
    马大猷院士坦陈,主要是体制问题。“受同样的教育,有的甚至还在大学或研究所工作过几年,为什么一些国内科学家到了国外就和国内不同,取得了不少成绩?原因是环境改变了,科研体制不同了。”
    
    “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虽未明言科研体制存在哪些问题,但马大猷对党和国家大力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表示完全拥护,“基础研究也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科学水平、经济水平,根本都来源于基础研究水平。这话没有一点夸张。”
    
    “基础研究在我国尚待进一步引起重视。”马大猷说,“现在的科学家大多只知道直接为生产服务是研究工作,不知创新,更不知基础研究。最近几年来,学术界、产业界不断强调创新,但反应甚微,原因即在此。”
    
    用行政领导方法领导科学工作的办法必须取消。马大猷建议,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必须保证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工作,实行学术自由:他们在研究工作范围内完全自主决定工作计划,选择和改变问题,决定研究路线、实验方法等。“在具体研究工作中不受任何干扰,这不是优待他们,而是让他们真正工作!做出成绩!”
    
    对于企业研发,马大猷也有自己的看法。“50年来,我国企业主要是引进、抄袭、重复,不谈研究。大型设备主要靠引进,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中循环。最近有些工业开始引进——吸收——创新,效果不错,但创新有待深入。
    
    我国技术人员水平不低,只因有些决策者迷信外国,工作受了限制。要尊重工程技术人员,解放他们,在企业中迅速建立起开发工作,十年内必有成就。”
    
    “科技也不是完全不行。高水平的科技贡献很少,但一般的科技还是不错的。”马大猷院士话锋一转说,“我国企业界的技术创新颇有成绩,‘中国制造’遍及世界,若加以改进,再加上开发,我国在轻工业生产上必成大国。”
    
    “但不能老这样,不能老停留在一般技术上。要进步,就要考虑更长远一点,要加强基础研究,要注重科学前沿。”50多年前曾经参与新中国“12年科技发展规划”、为“两弹一星”做出一定贡献的马大猷院士,道出了许多老一辈科学家的衷心期盼,“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前途近在咫尺,令人兴奋,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就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马大猷院士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要鼓励创新,提出新问题,深入思考,大胆设想。
    
    ——要鼓励自由探索,鼓励讨论和学术交流。
    
    ——同行评议可聘请三五位资历较高的同行科学家进行,不开会,书面评议,完全以业绩为主,绝对保密。
    
     ……
    
    “听说您现在还上班?”
    
    “马老每天上午会工作两三个小时,下午也是如此。”马老的秘书柯豪替马老“回答”。
    
    “马老每周一、三、五上午,都会到所里来。”中科院声学所工作人员说,“他总是把门开着,如果有青年科学家进来请教,或者向他借书,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
    
    记者起身离开时,一抬头,蓦地发现:马老背后的书柜上,高高悬挂着一个半米多高的中国结,红得像火,格外醒目……
    
    
    马大猷先生简介:
    
    马大猷,原籍广东潮阳,1915年生于北京。物理学家。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36)。美国哈佛大学硕士(1939年)、哲学博士(1940)。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物理声学和建筑声学的研究,极大地发展了房间声学中的简正波理论,提出简正频率分布定律和房间混响的分析方法。50年代设计建造了具有独创性的中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和第一个水声实验室。60年代领导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个高声强试验室。提出了语音统计分布的理论,开创了我国语言声学的研究工作和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研制工作。成功地领导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建立了电动气流扬声器理论、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理论、流体动力噪声的压力定律、小孔消声器和扩散消声器理论、室内声场分布理论、室内声场有源控制理论和非线性驻波理论。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0 10:40:44 [显示全部帖子]

一片赤诚无悔无怨

——声学家 魏荣爵

    魏荣爵(1916- ),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1933-193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物理系,南京大学教授。运用分子的驰豫吸收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低频声波在水雾中的反常吸收,指出声能耗散原因并得出水雾吸声普适公式。首创雾滴计数器。首先开展语言声学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用现场语噪声方法测量汉语平均谱。对分子声学、微波声学、低温声学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1985年以来在水槽孤子及混沌的研究中取得国际瞩目的成果。

    魏荣爵,男,汉族,1916年9月生,湖南省邵阳市人,1933-1937年任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理学士,1938-1941年任重庆南开中学教员,1942-1945年任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讲师,1945-1947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伊立诺大学获理硕士,1947-1950年于美国加州大学获哲学博士,1949-1951年任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员,1951-1952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兼金陵大学教授,1952-1984年任南大物理系教授兼主任,1954年后兼任声学教研室主任,1962年后兼任声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后任声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6-8月应聘为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92年美国Los Alamas国家实验室顾问。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声学学会会士;国际非线性声子、声学教育等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与人合作撰写和主编多篇声学文集。《音频与语言声学中的扬声器设计》获得部队全国广播表扬,《分子声学中的球壳法》为1959年建国十周年献礼项目;《水雾中声传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1988年获国家教委二等奖 ,1990年获国家教委一等奖 。

“你与杨振宁比——”

    魏老是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声学教育非线性声学、声子物理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应邀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澳洲等三十多所大学讲学及若干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与许多国家著名学者有交往。但唯独和杨振宁博士友情最深。早在青年时代,魏先生在美国芝加哥求学时,便和杨振宁先生是窗好友,他俩在异国他乡初次见面时,杨振宁先生曾激动地说:“你是我在美国见到的第一位中国人!”斗转星移,韶华转逝,五十年过去了,双方依然保持深厚友情。杨博士每次来宁,俩人都要会晤叙旧。杨博士还赠送著作,签名留念。有人曾问魏老:“杨振宁博士获得诺贝尔奖金,你对自己作何感想?”魏老坦然答道:“我对自己走过的路感到欣慰。三十多年来,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已在我身边站立起来。他们当中也不乏世界一流科学家,有的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登上物理学辉煌的圣殿!”是的,魏老经过五十年辛勤耕耘,已是桃李满天下。得意门生中有不少是成绩斐然的英才。其中有八名弟子摘取了中科院院士的桂冠!又如肖敏博士在美国从事科研,成绩卓著,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奖。(过去称“美国总统奖”)这是美国最高的青年学者奖,全美物理学方面,仅有十人得此殊荣。魏老指导的研究生吴君汝先生,旅美学习期间,在低频振动水槽里,发现声学上的非传播孤子。这是迄今科学家们在理论上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庆祝魏老执教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他的弟子,聚集一堂。对魏老的学术、人品、成就以及教学方法,倍加赞扬。有位远在美国的学生致函魏老,信中说:“以前我只是羡慕您能欣赏到外国风光,殊不知在异地一忙,一切淡然无味,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的东西……真感到您太清贫了。有时您连顿象样的饭都吃不上。却一心为国内干事业,忘怀一切,叫我更加钦佩!”是的,魏老对自己所走的路,无悔无怨。对祖国的科学事业,一片赤诚。成就辉煌,巍巍丰碑,令人钦佩!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0 11:41:34 [显示全部帖子]

张淑仪:不爱红妆爱声光

 按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学校———龙湾中学昨天落成,三位龙湾籍学者: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张淑仪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被聘为龙湾中学名誉校长。其中,我国声光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张淑仪女士,是目前温籍惟一的女院士。

  从小成绩并不好

  张淑仪于1935年出生在龙湾一户书香门第,在家排行老幺,有4个哥哥和1个姐姐。她的父亲张肇麟是当时地方上有名的“十三岁秀才”,也是“永嘉二高”(永兴小学的前身)首任校长;她的三叔张肇骞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家;她的三哥张鸣镛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哥哥姐姐个个满腹学识,唯独张淑仪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数学成绩尤其差。张淑仪说,她的人生转折点,是在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四哥找来一本《算术难题500解》,把我关在房间里盯着我做题。天气很热,题目做的很苦,但苦思冥想后都做出来了,让人十分欣喜。”张淑仪说,这个经历对她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依靠自身努力加上哥哥辅导,张淑仪在当地的永兴乡中心小学毕业时,以该校第一名成绩考上温州中学;到初二时,她跳过初三考取省立杭州女中;她刚念完高二又跳过高三,考取了南京大学物理系。

  不爱红妆爱声光

  当时考取南京大学物理系的50名学生中只有5名女生。一名女孩子怎么会喜欢物理?张淑仪解释是,这和家庭影响有关:“家里好几个人是学数学的,我们常开玩笑说一家人聚在一起就能开研讨会了,哥哥觉得学数学太抽象,对女孩子来说太枯燥,学物理比较实际。”

  生性好强不爱打扮的张淑仪在学习上丝毫不输给男生。为了解一道题目,她常常会废寝忘食思考好几天。在班上,她的成绩始终排在前五名。张淑仪大学毕业时,适逢中科院院士、中国声学界泰斗魏荣爵先生从美国回国任教,并在南京大学建立声学研究所。魏荣爵的博学和超前的理念,让张淑仪对声学产生兴趣,也因此成为了魏荣爵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此后,张淑仪留校任教并建立了自己的声光科学研究室。

  45岁开始学英语

  今年71岁的张淑仪,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我是从45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学英语的。”张淑仪说,美国一所大学曾向她发来访问邀请函,她却把邀请函压在桌子下好几个月不敢看,原因是“英语太差了,怕无法沟通。”

  为了给自己的学术研究扫清障碍,张淑仪狠下决心,花了当时半年的工资买了台收音机。她每天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收听英语节目,并把它录下来,反复听,碰到生词就一个个查字典。她每天上班都带上笨重的收音机,虽然被不少人笑话,但她的英语水平倒也提高了很多。

   每天工作9小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光声效应作为边缘学科刚刚兴起,张淑仪就开始了光声效应的研究,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扫描光声显微镜。她也因此于1991年入选全国第二批中科院院士,成为光声领域著名的女科学家。

  “当时已经50岁了,但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早上7点钟进实验室,晚上12点才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耗在了实验室里。为了寻找一个零部件,我常常到北京、上海一些工厂一家一家去找。”

  许多人问张淑仪,几十年泡在光学和声学基础研究中,会不会觉得很枯燥?她说,科研工作是不分男女的,女同志一旦专心起来,可能比男同志更细心,也更有恒心。张淑仪自豪地说:和她同一时期的不少声光科学研究室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她的实验室四十多年来一直在作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

  71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张淑仪始终不肯停下科研的脚步。如今,她仍然每天坚持工作9小时。张淑仪说,能和她学生时代就很崇拜的科学家交流,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一起研讨问题,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1-20 21:21:17 [显示全部帖子]

见到老前辈/老师/老同学,一个字:

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2-15 16:30:21 [显示全部帖子]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8 9:40:38 [显示全部帖子]

电声学专家沈勇
 

男,1965 年生,声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中国代表、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委员、江苏省声学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电声学
从事音频声学的高新技术、应用开发和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电声学理论研究、音频用计算机虚拟测控仪器研究与开发、厅堂声学研究与设计、音频声学测量、声场的计算机模拟、声系统的CAD和CAT、扬声器阵列、高质量电声器件研究与开发、音频声学测试声环境研究、汽车音频声学研究、家庭影院与 Hi-Fi 音响研究、消声室及试听室设计等。近年来已在SCI/EI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九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一项,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几十项,科研成果在许多企业转化应用。

南京大学教授
 
     职称和职务:教授、博导、音频声学研究室主任。
        男,电声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音频声学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近代声学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委员,江苏省声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声学会电声、语音和听觉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中国代表。
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1987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方向为电声学)。199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方向为电声学)。1990至今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科研人员。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选“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电声学、建筑声学
主要承担的课程名称: 电声学、建筑声学
电声学、建筑声学
主要承担的课程名称: 电声学、建筑声学
主要代表成果: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计算机辅助电声器件功率负荷试验的方法及其装置
主持工程应用项目:福特汽车公司消声室设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扬声器阵列等两项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ICA2007邀请报告;
担任国际会议主席:IEAT2007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