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转帖]落实电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共有554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落实电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新绿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241 积分:88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7-18 8:59:26
[转帖]落实电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8-30 16:22:03 [只看该作者]

落实电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作者:深圳豪恩电声科技有限公司 王丽 李军 吴宗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一个崭新的“消费电子”领域的异军突起和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电声器件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视”“听”的要求更是越来越苛求了,小型化、多功能化、高保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要求,己体现了人们早己不满足仅仅是通讯交流了,人们要娱乐、享受、要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的强烈需要,这也凸现了落实电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性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方面我们的行业协会己经做了不少有成就的工作。这里我们想就此再说几点看法:
一、要积极面对由于学科互渗对电声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当前,电声科技和一些高科技领域的互渗最为明显的是和光电子、微电子领域交相互渗,这里先举一个大家所熟知的MEMS(Micro一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技术,MEMS实际上是一个微机电系统的缩写简称,由于MEMS技术就是基于微加工技术的产品和技术的总称,而微加工技术的基础则是半导体制造技术,因此,从我们电声行业来说则是希望通过和 MEMS 的互渗期望在半导体产品的延长线上开发新产品开展和大批量生产业务,以生产出符合我们要求的超小型化的产品,或者再广义一点讲通过 MEMS 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在电声领域诞生出高附加值,高含金量的新一代产品。
以麦克风来说,硅麦克风的研制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美国的娄氏公司是最早的,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司,国内也有不少公司正迎头追赶。但是必须要提醒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制造常用麦克风的理念,搬到硅麦克风上去,它必须从基础理论、设计技术、生产工艺、封装等多方面来思考去面对才行。而且 MEMS 技术,它虽是基于模式化生产产品的半导体工艺技术,但它又完全可以实现非模式化个别支持的。而且,MEMS可以发掘出由于受到技术限制而尚未显现的应用需要,因而,我们的思维,不能定格化,不能模式化,因此,我们所讲的“积极应对”也许可以这样的概括一下,即我们思想上要明确电声与新技术的互渗必须通过一个由“凑合”到“结合”再“融合”的阶段才行。
再以音响为例,随着产品的薄、轻、小、便携化和平板式器件的应用和推广,原有产品对新技术的不适应也就显现出来了,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小尺寸的扬声器、音响系统的低频的特殊性,己还不能满足消费者一日益增长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了,waves公司专利的MaxBass低频扩展技术,其中还利用到了“心理声学”的原理。国内也有一些专家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发展,也在研究“DSP芯片在电声产品上的应用”等课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启迪就是我们要积极应对,说看到它的挑战,同时也能看这也是一个机遇。
二、要积极寻求能保证我国电声行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措施。
尽管“十五”期间,我国电声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稳居产量、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其中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有创新内涵的占比例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没有做过统计。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小喇叭的外贸交易中会因的专利而困扰或需交付专利费用是不能不令人重视的。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录音磁头的问题,据说当年发明录音磁头垂直磁记录的一位日本教授说正因为受到当时技术的制约,才促使他在垂直磁记录方向跨出了一大步,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些自主创新的技术上努力向前迈进呢!
同时,更应该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电声行业,特别是生产的公司、工厂应该转换思路才行,要把从“工艺创新=怎样生产”转变为“工艺创新=创造什么”,通过尽快为客户提供所需商品来获取附加值,应该说这个由自主创新来获取附加值的新时代已经来到了。
对于如何能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子来,我们建议通过行业协会可以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 、通过协会工作,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协会工作促进,产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对于我们产业方面而言,这是如何缩短探索试验过程,如何提高开发自主创新技术的有效之道。这也是使产业发展更能与国家发展有效匹配之路。
 ② 、通过协会工作,从现有产品生产开始,将技术向双向延伸,这也就是向上游(配套供应企业)和向下游(应用客户企业)双向发展,这样更有利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发展。
 ③ 、通过协会工作,开展行业国内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有些方面比起国外,我们是后来者,但后来者并一定注定要落后,正如大科学家牛顿所说的那样,我们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
中国有句成语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仅要引进“他山之石”(这也包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还要利用“他山之石”,消化“他山之石”发展自己。众所周知的显像管电子枪专利,它就是当年日本人买了英国人的三枪三色电子枪专利后,在该专利基础上而发展,创新成单枪三色的专利的。
这些,我们行业协会是完全可以出色的担当起来的,为我们行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做出贡献。
三、要积极规范行业标准,行业行为,凝聚力量,走向世界。
目前行业圈中,有不少问题需要通过行业协会来规范的,现仅以驻极体电容话筒的命名标准为例来说,尽管己有国标部标颁布,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应用产品品名繁多,有各式各样的手机、蓝牙耳机、 MP3 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由此而联系到下游供应商的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同样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标准,比如同一款手机上用的ECM(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产品,各个厂家的品名不一,尺寸不一,标准不一,用户难以通用选择。一般, ECM 厂商通常会和一些固定的手机厂商合作,提供他们标准的ECM,这样厂商很难同时为其它手机厂商供货,因为现在手机更新淘汰的非常快,几乎不到3个月就会推出一部新款手机上市。但手机设计师们经常并不与现有的ECM的尺寸、功能等相吻合,以至于ECM厂商们不得不在是否开发新的产品而伤脑筋。
若一个ECM厂开发了100多款产品、则就会相应有 100 多套 PCB 和咪套模具,也许真正能卖出并赚钱的只有十几款产品,则其他的为产品开发的模具和设备闲置在那里生锈。
一些小规模的 ECM 厂商,为了能获得一点市场份额,不惜冒险开发新的产品,以低价倾销,结果新产品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开发成本还没来得及回收,库存又增加了一大堆,这种盲目的竞争,导致了行业市场的无序。这个亟待行业协会去协调,去规范行业的发展。
还有,譬如一个厂开发出的产品按部标,国标命名了(如叫 EM3015 )而在另一地方的厂家又以BOM3105来命名,这样,不按标准来命名的做法导致以后又会出现重复的开发,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又如,本来市场上都是以EM4015为标准,但现在又莫名其妙钻出一个EM4013,手机设计师们面对一大堆各个供应商提供的尺寸不一的ECM样品,不知道选哪一款作为设计标准为好,也是一件头痛的事。
在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同时,建立ECM行业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在建立统一标准上,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国内的一些通讯设备公司,华为、中兴、大唐等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通讯设备标准。这样用户可以随便用任何一家产品都不会出现障碍。我们也可以参照他们的方法,在行业协会的带头下,一些大的ECM厂商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标准。
只在ECM标准固定了,手机设计师们就必须会按照我们的标准来执行。这样避免了重复的开发,节省了模具钢材、人工成本、材料费用、库存占用资金、等等。这方面,日本、韩国的ECM厂商做的比较好,他们现有的ECM的标准几乎固定下来了。虽然我国制定了传声器的一些相关国标,如《通用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等,虽不是很完整,但已有初步版本,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国也会建立更完整的ECM标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业协会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它还能凝聚力量,为我们的电声行业,走向世界市场而发展作用。豪恩电声与兄弟企业相比是一个后起的小厂,还需要向一些有经验,有实力的兄弟企业学习,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赠人玫瑰,留手余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白菜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564 积分:4525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6-8-17 17:58: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8-30 18:04:16 [只看该作者]

楼主现在在豪恩做吗?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个老兵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3518 积分:31704 威望:5 精华:20 注册:2005-10-31 11:40:5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8-31 7:21:07 [只看该作者]

啊.有吴宗汉老师签名的文章就是不一般.

非常有意思!很值得注意的文章!

有件事要提一下,就是

<国内也有一些专家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发展,也在研究“DSP芯片在电声产品上的应用”等课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启迪就是我们要积极应对,说看到它的挑战,同时也能看这也是一个机遇。>

这句话.要说明的是:

有的人谈的课题名称是

DSP技术在电声产品上的应用,而不是<DSP芯片在电声产品上的应用>,

DSP是缩写,翻成中文就是数字信号处理.

这个方向最早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自美国,有本大名鼎鼎的书,就叫

<数字信号处理>,作者是当年马省理工学院的奥本海默教授(和那个更有名的搞原子弹的教授同名).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在八十年代是掀起数字信号处理"风"的,以至老专家们说:

得,声学所改名为数字信号处理所得了.当然,这是玩笑,也没法考证.

九十年代,带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芯片降价成大趋势,......

二十一世纪了,DSP芯片竟然进入到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了,.....

这样一个跨领域的应用,理解和合适的应用当然有难度,

另一方面,其中混合一些商业宣传乃至错觉,在所难免.

总的形势非常有意思,

可以说,这儿有个DILEMMA(两难).

你不投入这方面的科研,你又会丢失这次机遇,将来还是跟着人家走;

如果你投入这方面的科研,是有风险的,金钱的损失是第一个危险,还不要说其它.

其实,已有单位上了当了,有苦难言,连我这样的旁观者也不好说.

要加一句:

向吴老师致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个老兵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3518 积分:31704 威望:5 精华:20 注册:2005-10-31 11:40:5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8-31 7:31:09 [只看该作者]

就“DSP芯片在电声产品上的应用”这样的具体方向上,

好消息是在国产品牌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确实有了初步的然而也是成功的使用.

出于综合性考虑,我就不在这儿详细说明了.

唉,商场上的炒作太多了,搞得说数字两个字的时候不得不小心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