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VIP会员区专家论坛室朝闻集 → AES论文


  共有1390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AES论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angyz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5 积分:418 威望:10 精华:21 注册:2006-4-8 7:21:52
AES论文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3 21:34:32 [显示全部帖子]

 

AES扬声器论文集

                                      王以真

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出国,到美国访问。一路睁大眼睛,不放过一个细节,想看看美国的真实面目,发现实际看到的情况与有许多过去宣传不一致的地方。当然此行工作目标是了解美国扬声器的生产、技术狀况。在芝加哥我们参观、访问一家名为OXFORD的扬声器公司,我们上上下下几乎走遍了工厂每个角落,美国人很开放,随便看、随便问、随便照像。我想,这是一种自信。我也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在公司我们还拜会了该公司总工程师,Mr Field。他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美国及OXFORD公司的扬声器技术情况。在交谈中我将刚出版不久的《怎样选用扬声器》一书赠送给Mr Field,Mr Field非常高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angyz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5 积分:418 威望:10 精华:21 注册:2006-4-8 7:21:5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3 21:36:22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ook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接着他站起来,在他办公室资料翻寻,找出两本厚书送给我。我一看两本厚书,《LOUDSPEAKER》。是两本扬声器论文集。我真是大喜过望,我又知这是他自备的案头常用之书,又忙说你送给我,你自己怎么办?他笑着说他再去买也很方便。

究竞大家都是搞技术的,心灵有许多相通的地方,知道对方关心什么。诗经中有“投我以木爪,报之以琼琚”。看来美国人一样懂得投桃报李。在去美国之前,听到一种说法,美国人的人情很淡薄,从这件事和其他与美国人接触中,证明上述说法至少是不全面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从宋朝就有人讲起,举的是春秋战国的例子,本来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感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angyz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5 积分:418 威望:10 精华:21 注册:2006-4-8 7:21:5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3 21:37:23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ook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美国声频工程协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出版的,关于扬声器的论文集。第一卷从1953~1977年,共收集扬声器论文62篇。全书450页。第二卷从1978~1983年,共收集扬声器论文59篇。全书464页。

Mr Field还告诉我,美国扬声器公司的技术人员如果在J. Audio. Eng. Soc发表文章,公司领导会非常高兴和重视,认为这会提高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比任何广告都好。每篇文章还会给予500~2000美元的奖励。对比我在1965年发表《扬声器纸盆工艺研究》一文,在文 革中成了我的罪狀之一,不仅批判这是资 产 阶 级名利思想,而且上升为挖社 会主 义墙脚,不但我觉得匪夷所思,连一些群众对此也不可理解。

由于美国技术在世界的地位,这本美国声频工程协会会志是世界权威性的音响技术杂志。不仅发表美国专家学者的论文,亦发表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论文。权威性不是自封的,也不是靠别人封赏,当然出售版面,发表垃圾论文更谈不上权威性。枝术权威的形成是靠真正的技术实力,是依据有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技术实力,有同行公认的技术实力。不是小圈子自封的,更不是像“文革”中将权威打倒,自己就成为权威。

如第一卷中有A. N. Thiele于May 1971发表在J. Audio. Eng. Soc上的论文“Loudspeaker in Vented Boxes:PartⅠ”。在全世界电声界引起关注和热议,并有后来Richard H. Small有关音箱的系列论文,形成Thiele-Small理论为世界电声界所接受,音箱的设计从此开始由定性向定量关键性的转变。A. N. Thiele后来在訪問天津时,对我们讲到这段历史,其实他的文章在10年前(1961年)就发表了,由于是一本小杂志,没有反响,乏人问津。直到J. Audio. Eng. Soc重新发表,才引起世界电声界的关注。可见J. Audio. Eng. Soc的影响力。也是我们中国同行值得关注的软实力。

也是由于Mr Field的餽赠,使我很方便的看到Thiele-Small所写的有关闭箱、开口箱的十篇论文。这是在1970~1978年问发表的。如果现在去搜渠,肯定要化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不一定全面,因为你没有目录。后来我与沈伟星先生合写《音箱研讨》时,这些论文对我们有很多启发与帮助

科学技术的成果,首先是发表为论文。许多人的关注面还是比较宽的。而我也只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扬声器上。而J. Audio. Eng. Soc将有关扬声器的论文,按发表年代逐一刊出,真是功德无量。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有关扬声器的论文,很容易从这本书查到。有时看别的书籍或论文,当附有参考文献。这种参考文献真想查询一下是很麻烦的,有一部分有可能从这两本《LOUDSPEAKER》中查到。大大减轻工作量。这样一本《LOUDSPEAKER》居然被我翻散页,只好用橡皮膏布固定。这当然不能与“韦编三絕”相比,但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努力却是一样的道理。聖人都刻苦勤奋,我们只有加个更字。

还由于《LOUDSPEAKER》的文章是按年代顺序发表的,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扬声器技术、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可以看到前辈Harry F. Olson等的最初论文。我们今天出行很方便,是因为先人和前辈为我们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我们今天能顺利研究扬声器,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使我们少走弯路。这些文章作者,我并不相识,但一直抱一种尊敬和感恩的心情。

这两本《LOUDSPEAKER》是截止到1983年,最近这二十多年会有更多的扬声器论文发表,所以我很关注论文集后续出版狀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得知我的电声界朋友,在深圳的姜育仁先生,购得两本扬声器论文集,正是J. Audio. Eng. Soc编印的《LOUDSPEAKER》第3、4两集。我当然不能夺人之爱,只有将两本借来,一一复印。

《LOUDSPEAKER》第3集,副题是《SYSTEM AND CROSSOVER NETWORKS》,即《系统和分频网络》,年份从1984~1991年。本书收集扬声器系统方面论文23篇,分频网络方面论文21篇。全书共456页。

《LOUDSPEAKER》第4集,副题是《TRANSDUCERS,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即《换能器、测量和评价》。共收集换能器方面论文27篇,测量评价方面论文共21篇。年份从1984~1991年。全书共494页。

这说明扬声器论文数量总体增加。

 我们现在关注线阵列扬声器系统,最关健的几篇文章(L-ACOUSTIC、JBL…)都是在J. Audio. Eng. Soc上发表的,而且线阵列扬声器系统的发展中的论文,如关于烛形声柱的论文,发表于1957年,现在去找会付出很高代价。但在《LOUDSPEAKER》中轻松寻出。

中国电声界也发表不少有价值的扬声器论文,仿此汇集成书,亦一件好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