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耳机设计与测试评价室 → [原创]耳机设计中,不同换能器的组合设计


  共有315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耳机设计中,不同换能器的组合设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igang324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111 积分:12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0-23 8:44:26
[原创]耳机设计中,不同换能器的组合设计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31 20:16:00 [显示全部帖子]

从耳机的发展上来看,不同换能器之间的组合,以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势在必行!比如静电型换能器,由于其振动膜片极其轻薄,故高音之通透,音质之柔和堪称Number one,但低音下潜和力度却是短板。如能和动圈配合,可谓相得益彰!
任何换能器的组合,首要的便是:1.不同的换能器,其音色要相近或相似,以做到音色上的无缝衔接;2.能够做到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比如膜振动(如静电换能器、等电动换能器、铝带式换能器等等)换能器具有优秀的超高频特性以及极佳的瞬态特性,但要做到深度的低频下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动圈换能器要做到低音下潜相对要容易,但音色的通透性就永远不如膜振动换能器。所以不同换能器之间的优势互补必将是耳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当然,大前提是,必须有核心技术作支撑!
笔者以为,2015年耳机展少有的亮点之一,便是台湾某公司的AMT(Air Motion Transformer空气振动变换器,德国专利)高音单元+动圈低音单元组合的耳机,音质不俗(尚有改进空间),只是售价奇贵!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igang324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111 积分:12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0-23 8:44: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1-1 13:19:01 [显示全部帖子]

 点评振膜型换能器
众所周知动圈型换能器的特点是集中驱动,这样振盆必须有很高的强度,否则会产生强烈的众多模式的分割振动,随之而来的是谐波失真以及分谐波失真。于是,振盆材料成了动圈换能器的核心之核心!理想的振盆材料要满足两个完全相反的要求:既要强度大的同时,又要内耗大!然而几乎是一切材料,要么是强度大,内耗小(如金刚石,碳纤维,凯夫拉纤维,铍,陶瓷等等);要么是强度低,内耗大(锰铜合金,橡胶,木头,聚丙烯等等),所以振盆材料的选取往往顾此失彼,一直纠结至今,仍是‘进行时’!
  振膜型换能器实际上是换位思考的结果,如果将驱动力均匀施加与整个振膜的表面,那么就无需再考虑强度的问题了。所有的振膜型换能器皆是如此。然而,由此又带来新的问题,静电、等电动、AMT、铝带等换能器的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最大振幅受限,最大声压级亦受到限制,不适于重放低频。故无论是音箱还是耳机的设计中,振膜型换能器通常担任中音至高音的重放。
  衡量一种振膜型换能器优劣的标准:欲使换能器有向超高频延伸的高频频响以及优秀的瞬态特性,显然振膜的质量愈轻愈好,这是因为振膜的质量越轻,则启动速度越快,且空气对振膜的制动能力也越强。以此为标准,显然:
  静电换能器的聚合物振膜厚度仅1.2微米,即质量为0.168mg/cm2约相当于1.3mm厚的空气质量(笔者已经做到了0.9微米即0.126mg/cm2,约相当于0.98mm厚的空气质量!)。由于其振膜比鸿毛还要轻,自然高频延伸以及瞬态特性上是一览众山小!
  至于平面音圈类(等电动,铝带式,AMT等)的振膜,聚合物的厚度约3微米,铝箔的厚度为5微米,质量为1.77mg/cm2,约是静电换能器的10倍,约相当于13.7mm厚的空气质量。
  显然,静电换能器具有最优的高频延伸能力以及瞬态特性!
  其它的平面振膜换能器虽然比静电的要差些,但是仍然远胜过动圈换能器,不失为可选择的优质组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