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无论你想买音响,卖音响或者制造音响,都应该了解
音响的变迁
程光
音响的历史超过百年。早期的音响是纯机械的,利用声音引起振膜振动,与振膜相连的钢针左右摆动,将这种摆动信号刻录在一个旋转的物体上,重放时将与振膜相连的钢针放在之前刻制好的记录声音的槽中,旋转物体,振膜就会发出声音,再加上一个喇叭筒,就是音响了。太神奇了!一堆机器尽然有人在里面唱歌,真是不可思议。早期的留声机就是一种纯机械的音响。尽管音质不好,声音也不大,但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随着电子技术的出现,电信号的放大成为可能,电子管放大器出现了,与之相配套,将声音变成电信号的话筒和将电信号变成声音的扬声器,音箱也出现了。之后音响的发展主要伴随电子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主线有几条:1、记录和传播媒体:唱片(模拟)——磁带(模拟)、模拟信号广播电视——CD(数字)、磁带(数字)、数字信号广播电视——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电脑网络(数字多媒体)。2、信号的放大与处理:电子管扩大机——晶体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数字编解码器、数字声场处理器、数字低频增强器、激励器等,相应的出现了不同的取样频率(44.1kHz——CD格式,96kHz,192kHz)和各种声场处理模式(杜比、dts等)——为便于网络转播及数字存储,出现了各种数字压缩格式(mp3、ape等)。3、音质:差——较好——好——(好)较差,(括号内表示非主流)。4、体积:大——较大——(大)小——(大)微小,(括号内表示非主流)。
记得二十多年前,CD刚出现的时候我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就预言,CD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半导体存储器取代。果不其然,如今的mp3,U盘播放器广为流行,CD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今年刚好是个转折年,新一代互联网的出现,几十G甚至更大的U盘只要200多元,从网上下载CD音质(取样频率44.1kHzWAV格式)的歌曲,甚至比CD音质更高的节目(取样频率96kHz,192kHz)成为可能。低压缩比的格式如APE等也开始流行起来。将来音质较差的mp3音乐节目会像广播一样免费提供,而比CD音质更高的音乐节目会以较低的价格在网上销售。试想,增加一个USB解码器,成本只有几十元钱,音质可以做得比CD更好,更环保,更方便,CD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目前流行的一两百元的电脑多媒体音箱跟收音机一样,还会存在一段时间,渐渐趋于饱和。真正意义的高品质多媒体音响将会出现。它既不是现在的多媒体音箱的简单升级,也不是原来的HIFI音响或监听音响的缩小板。而是全新开发的,更高水准的,适合听音环境的,价格适中的音箱,是数字家庭的一部分,与高清电视,高速互联网和高容量存储器相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款音响能达到这一要求,包括世界著名音响品牌生产的4000元左右的多媒体音响,在播放CD音质的节目源时,也显得力不从心。为什么说新一代的多媒体音响不能简单地用现有的HIFI或监听音箱代替呢?下面做一个技术分析。
我们在音乐厅或影剧院里听几十万到几百万元的音响,觉得很好听,如果把它搬到家里,就变得很难听,声音很粗燥;一个好耳机,戴起来很好听,低音特别好,如果把它放在桌子上听,就听不得了,叽叽喳喳,没有低音,一点也不好听。听觉感受是跟听音的环境密不可分的。同样地,传统的HIFI或监听音箱听音距离在两三米以上,功率比较大,振膜(振动盆、纸盆)一般比较硬,比较厚重。在近距离小功率的听音条件下(混响半径内),反应迟钝,拖泥带水,声音比较粗,比较吵。低音听起来像敲门板一样。这个帖子我在中国音响DIY和 中国音响第一网www.ca001.com发过
楼主好思路呀!
事实上,一些所谓的高技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碳纤维、钻石振膜就是,被吹到天上了。你说那是钻石吗?!
不过是用胶水粘结在一起的高强度的小粒物质而已,和钻石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结构上的改变,往往会比选用新材料难得多,但是,也会好得多。
请再深入发表你的高见!
有人说,音响就是有声音响的设备
有人说,做喇叭无非就是几个元件组合
有人说,功放其实就是别人用了的,搬过来就可以用的
有人说,这个贵,这个声音肯定好
......
太多的有人说,太多的想当然,使当前很多业内人士步入了误区
最后有人说,书本误人......
对音质影响最大的,最难以控制的,其实是扬声器振膜(纸盆)。
前辈说的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