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课,您认为在曲线方面,从低频到高频平坦的好;声音还原出来,要最小的失真。
而我认为:声音是充许有失真的,也充许夸张,不经过艺术加工的声音不是算好听的声音。我不知录音是怎样录的,但是我想,他们录的声音肯定给了某部分的衰减和增加,这样出来的声音本来就失真了,而声音还要经过COPY,经过功放放大,经过分频器的衰减,声音在播放的时候也有失真,听过监听音箱的人,对那干巴巴声音用来听歌,应不敢恭听了,真的不好听,那声音应失真是比较小的啊!!!!!!!!
对于今天您的讲义,对于声音我是这样理解的:高音相对中音的比例要明亮,高音部分的曲线应向上翘(15K),灵敏度可以高2-3dB,低音相对于中音的比例也应和高音一样。这样一点的夸张,我想整个音箱听起来低音紧凑有力,给人以厚重,结实、震人心魄的感觉。高音空气感十足。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还请老师指正,给我更多的分析,让我来理解。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课,您认为在曲线方面,从低频到高频平坦的好;声音还原出来,要最小的失真。
而我认为:声音是充许有失真的,也充许夸张,不经过艺术加工的声音不是算好听的声音。我不知录音是怎样录的,但是我想,他们录的声音肯定给了某部分的衰减和增加,这样出来的声音本来就失真了,而声音还要经过COPY,经过功放放大,经过分频器的衰减,声音在播放的时候也有失真,听过监听音箱的人,对那干巴巴声音用来听歌,应不敢恭听了,真的不好听,那声音应失真是比较小的啊!!!!!!!!
对于今天您的讲义,对于声音我是这样理解的:高音相对中间的比例要明亮,高音部分的曲线应向上翘(15K),灵敏度可以高2-3dB,低音相对于中音的比例也应和高音一样。这样一点的夸张,我想整个音箱听起来低音紧凑有力,给人以厚重,结实、震人心魄的感觉。高音空气感十足。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还请老师指正,给我更多的分析,让我来理解。
有一定道理!
但王老师说的设计思路应该是工程师追求的方案,有了这个良好的发声平台,每个人都能在此基础上方便地调试出各自喜爱的声音风格.
我提出来,是想更多的人去研究这个问题,也希望王老师在听音方面的经验给我谈谈,但我真的感觉,如果所有音箱调出来的曲线,都是一样平坦,一样的失真,那同一首歌放出来应没有太多的差别(把原音真实重现从录音到放音),那就没有一点特色,我想在我们调音的过程中,我想这是不充许的。
高音和中音的比例:高频多一点,声音明亮而不嘶叫,声音细致、清晰、清爽亮丽。那么整个扬声器系统将音色就有个性,音乐的解析力强,音乐的色彩也比较的鲜明。这样的高音又有谁说不好呢?
低音和中音的比例:低频多一点:厚实而无鼻音,有一种浑厚粗犷,力拔山河,汹涌澎湃之感廷伸力好不拖泥带水;强劲有力而不浑浊,震撼力要强,且毫无多余有堵塞之感。低音频段声音的丰满,使音色会变得混厚,有空间感。这样的低音难道不好吗?
对于失真我是这样认为的:
高保真音箱的任务是重放音乐。要求其解析力高,定位准,声音细腻,音乐感好。
一个曲子,没有低谷和高潮是不好听的,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音乐也没有音乐感,要有好的音乐感,您就必须给音乐增加适当的夸张成分和适当的失真。
对于王老师的观点我也是赞同的,因为信号源的不同及人的听觉差异对高保真音箱的表现在感觉上就有可能不一样了,所以只有越平坦的曲线才能越逼真的还原“原音”。假如某些频段增加了成分就算给部分人
听起来更好听了,但这是夸张的那就不叫高保真了,那就违背了当时录音师的初衷了也就不是最真实的还原了。
但我真的感觉,如果所有音箱调出来的曲线,都是一样平坦,一样的失真,那同一首歌放出来应没有太多的差别(把原音真实重现从录音到放音),那就没有一点特色,我想在我们调音的过程中,我想这是不充许的。
有点不是很认同,一样的曲线特征,并不表示有一样的声音,首先,同样的喇叭,分频点的不同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曲线,却可以有不同的相位特征和声音表现力,在来不同的喇叭,曲线是一样的,音色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很常见的,同样频响曲线只是一个片面的表现方式,喇叭的参数和结构也有等等也是影响到声音的关键点之一。
有点不是很认同,一样的曲线特征,并不表示有一样的声音,首先,同样的喇叭,分频点的不同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曲线,却可以有不同的相位特征和声音表现力,在来不同的喇叭,曲线是一样的,音色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很常见的,同样频响曲线只是一个片面的表现方式,喇叭的参数和结构也有等等也是影响到声音的关键点之一。
xj兄,我是说音乐重放,从录音到放音。一首歌放出来有几种音色,这可能不能叫声音重放了,因为声音已经变了,放出来的只有一种声音是正确的,那就是原音,也就是录音室的声音。但录音师肯定会把声音加工,声音变丰富了,变好听了,变美了。
我希望更多的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为提高我的调音水平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多提意见。
关于HI——FI中那种求真而不唯美的是不可取的,我们不仅要还原声音,还要对声音进行加工,这才是电声工作者的作用;如同录音师在录音时,对声音进行的取舍一样。当然不同的电声人对声音不同的理解也在传达给消费者。做为一个电声人我想应懂得在调音时,要以求真中的求美为主,而不是片面追求真实重现。音乐是美好的,音乐也要讲美,而不是片面的讲真,真实的东西并不是最美的,也并不是最好听的。
讲真过多,那是在听声音;我们买音箱做什么,听动听音乐,去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给人的震撼。音响产品是给每一个购买者带来丰富的生活,这是我们做产品的前提。
个人的喜好,并不代表大家的喜好,个人追求的HI-FI并不代表主流的民意。音箱是做给购买者的,并不是以自己我为中心的产品。
几种典型演唱的调节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演唱,在调音台上的四频段均衡器中对其音色进行频率修饰和处理方法:
1、对男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男声基音频率在64-523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7-9KHz。
要求男歌手的声音要坚实,音色要有力度,但又不至于造成模糊不清。因此,对男歌手音色频率调节要求在4个频率段进行处理。
根据男声的泛音结构,依频谱曲线为据,对男歌手在4个频率段进行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对64-100Hz做小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一些浑厚感,也是男低音的音域;
(2)在250-330Hz做大的提升,因为男声基音的主要频率在这个区域,提升此频段可增加基音的力度;
(3)对1KHz左右频段做小的提升,这样可保证泛音的频率表现,增加凌晨色的明亮度,这个频段可延续至3-8KHz;
2、对女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女声基音频率在160Hz-1.2K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9-10KHz。因此,要使女声得到最佳音色表现,应在4个频率上进行处理。
女声音色表现为圆润、清晰、明亮。
女声歌手的4个频率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160Hz以上,频率低于女声音域,做不提升处理;
(2)250-523Hz音区是女声主要音域,做不提升处理;
(3)对1-3KHz频段进行提升,其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结构的泛音表现出良好的频率导通特性,使音色更加完美,同时可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10KHz以上频率给予小的提升,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的色彩有足够的表现力,可对音色微小,细腻的部分加以表现。
3、对鼻音严重的音色处理
鼻音产生的原因有2个:一是生理上的原因,生理机体有缺陷;二是发声方法或者训练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鼻间共鸣过强。
改善鼻音严重和方法应在四频段均衡器上进行频率处理。
(1)对64-100Hz频段进行大的衰减,以消除鼻音严重频带;
(2)对100-100Hz进行衰减,以消除鼻音哼声;
(3)250-330Hz频段略做提升,以增加语音的力度;
(4)3.3kHz左右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5)对10kHz频段做小的提升,为的是加强高频泛音的频带表现。
对音色和处理应切掉低音频率,这样就相应地增加了音色的清晰度。如果在3KHz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也可明显地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4、对业余歌手音域较窄的音色处理
有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女歌手,其音色在高音区域范围很窄,声音单薄、刺耳,音色缺乏深度感。因此,对声带窄的业余女声演唱者可用四段均衡器进行音色处理,如图4所示。
对其音色处理着重于音色改善,提升基音区频率,以增加音色厚度;衰减中高音区频率,以消除高频噪声。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250-330Hz频段应予最大的提升,其目的是提升基音区频率,增加凌晨色的浑厚度;
(2)1KHz频段则不提升,以减小音色刺耳的中高频成分;
(3)4KHz频段左右应进行较大的衰减,目的是消除尖噪的高频噪声;
(4)对10KHz频段进行最大的衰减,消除由于声带音色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对业余歌手的音色改善应以明亮而不刺耳,圆润而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5、对单声音色的频率处理
单声不分男声女声,与女声歌手音域基本一致,这时因为单声音域的频带与女声音域的频带相似,所以其调音的方法也和女声歌手的调音方法相仿。
演员口型与话筒的距离
演员与话筒的距离可分成三种,主要为近距离拾音、中距离拾音和远距离拾音。
1、近距离拾音
话筒的音源的距离为1-5cm,适合于低语调的主持人和通俗歌曲的演唱者。
近距离拾音最适合低音语调主持人的语音拾音,其声音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因为音源和话筒很近,是绝对的直达声,所以音色纯净、清晰度高。
对话筒进行均衡处理的要求:
(1)对100Hz频段衰减3-6dB,因为有近讲效应,话筒与口型很近,所以低音频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200-300Hz频段提升3-6dB,这是语言的基本音域;
(3)1-2kHz频段提升3-6dB,可增加音色的透明度,提高清晰度;
(4)8KHz以上频段衰减3dB,以减少高频率噪声,因为语音的高频泛音比歌声要少。
不使用效果器,使主持人音色具备真实感、亲切感。
2、中距离拾音
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5-10cm,适合于民族唱法的拾音。
中时语调的主持人话筒和口型相距5cm;民族唱法歌手口型与话筒相距5-10cm.中音语调主持人声音特点是轻松、活泼、开朗、爽快,使整个歌厅的气氛比较活跃。
民族歌要求发声、吐字、共鸣要清晰、明亮、纯净,具备民族风格与特色。均衡器应进行如下调节:
(1)对100Hz频段不提升不衰减,因为没有近讲效应;
(2)256-440Hz频段应提升3-6dB,为的是增加基音的力度;
(3)对1-3KHz频段应提升3dB,使音色清透,明亮;
(4)对10KHz频段提升3dB,以增加音色的表现力,提高音色的解析力。
3、远距离拾音
话筒和音源和距离为10-20cm,适合于美声唱法的拾音。
顾名思义,美声讲究音色的优美,发声要经过专门训练,所以音色的泛音数量较多,幅度也比较强,整体音色的泛音结构比较丰满,因此,要求电声系统要有足够的宽频带,才能使低频泛音、中频泛音、高频泛音都不被阻拦地顺利通过。要使音响系统有良好的频率传输特性,可以作如下的频率处理:
(1)低频段应提升3-6dB,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丰满度和浑厚度;
(2)256-315Hz频段应提升3-6dB,这样可增强基音的力度;
(3)1-2KHz频段应提或3-6dB,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10KHz以上频段应提升3-6dB,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高频泛音表现力,提高音色的解析力。
远距离拾音时,如果想用动圈话筒(CD型),距离可为5-10cm;如果使用电容式话筒(CR型),距离可为20cm左右。
话筒角度的选择
(1)近距离拾音——多用于通俗唱法,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1-5cm,角度应为15°-30°,这样可避免低频气团的噗噗声。如果话筒与口型成0°时,气流声很重,容易产生低频噗噗声;而话筒与口型成15°-30°时,音色的低频、中频、高频声带较为均衡。当话筒置于45°-90°时,语音气流掠过话筒振膜,使音圈振动减小,所以低频声音小,相对高频成分比例增大,但总音量变小。
(2)中距离拾音——适用于民族和美声唱法,话筒和音源距离为5-20cm,角度近似为15°。
(3)远距离拾音——适用于美声和某些乐器的拾音,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10-20cm以上。一般拾取多个声源,例如一个声部、提琴群声。话筒的辐射角的轴线应对准音源,即角度为0°。
对人声音色的调节
频谱曲线,就是将音色的各泛凌晨幅度的顶点在坐标上连接起来,这个包路线就是这个凌晨色的频谱曲线。
一个音色的频谱曲线各不相同,这和发声体的物质结构、状态和发声的力度以及共振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什么是最佳的音色呢?根据意大利美声学的观点,就是将基音到第16个泛音的强度在坐标上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被称为最佳美声线,如图2所示。那么,哪个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越接近这条直线,哪个音色的低、中、高频泛音的比例也最为均衡,其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也最为尚佳。
在对人声的美化、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音色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段均衡器分为的4个频段,根据德国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
· HF:6-16 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
· MID HF:600Hz~6 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 MID HF:200~600Hz,影响音色和力度和结实度。
· LF:20~200Hz,影响音色的混厚度和丰满度。
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其音色就变得色彩、韵味、个性的失落;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音色就会变得尖噪、嘶哑、刺耳。
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就变得暗淡、朦胧;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呆板。
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会变得空虚、无力、软绵绵的;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生硬、失去活力。
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将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浑浊不清。
四频段的音色特性如附表所示。
四段均衡器的频率特性
附表:
频段\感觉\状态 |
人耳的听觉感受 | ||
过低 |
丰满 |
过高 | |
6-20kHz |
韵味失落 |
色彩鲜明 富于表现力 |
尖噪、嘶哑刺耳 |
600Hz-6kHz |
暗淡、朦胧 |
明亮、清晰 |
呆板 |
200-600Hz |
空虚无力 |
圆润有力 |
生硬 |
20-200Hz |
苍白单溥 |
丰满、混厚深沉 |
浑浊不清 |
要使音色有美感,就要泛音丰富、有层次,使歌声有音响美,听众听起来悦耳动听,提升量不易过强。LF(低音)过量,声音混浊不清;HF(高音)过量,声音尖噪刺耳。提升某一频段后,还工考虑对其他频段的影响,要总体地考虑歌声的清晰度和丰满度。
下面介绍几种曲型人声的调音手法。
1 对主持人的调音
主持人多为小姐,其语音特性是清晰流畅,富于表情。她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因此要把她的音色调好。
低语调型:轻声细语、感情细腻,可采取近距离拾音,话筒与口型很近,这样可增加亲切感,可拾取纤细、微弱的声调。其缺点是存在近讲效应,低频过强。
具体处理手段:
(1)要衰减LF:在100Hz附近衰减6dB左右,最大可衰减到10dB。
(2)对于MID:在250Hz-2kHz提升3-6dB。250Hz-2kHz是语言的重要频段。
(3)对HF:6KHz以上频段衰减3-6dB,以减小高频噪声。
(4)主持人的话筒不要使用效果处理器进行混响(REV)和回声(ECHO)处理,否则会失去真实感和亲切感。
2 对普通人的调音
在歌厅里,有一些歌唱爱好者和业余歌手,也有一些人仅是娱乐消遗,他们多为自己演唱。其中有的人没有受过基本专业训练,缺乏演唱技巧,甚至有噪音不好和不会使用话筒的人,其中,男声易出现喉音和沙哑,女声易出现气息噪音和声带噪声。
为消除以上现象采用如下具体处理手段。
(1)在100Hz以下要切除,消除低频噪声,使音色更加纯净。
(2)在500-800Hz要小量衰减,使音色不要太生硬。
(3)在MID频段提升3-6dB,以增强明亮度,使声音清晰、明亮;
(4)一般人声音都较低,而且缺乏响度,所以音量要开得大一些;亦可把200-300Hz范围频率加以提升,以增加声音的响度。
业余歌手动态范围不大,勿用自动音量控制。
顶!!!!!!
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谢谢!!!!!!
各位DX们:我想问一个问题,有没有一套音箱能真实的还原出小提琴那延伸、颤动、切擦、转折、搓揉、顿挫、滑动的琴腔共鸣声音来,让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亮丽而不刺激,滑润而不腻呢?没有吧!那有没有一套音箱能真实的还原出钢琴重击时那雷霆万钧之感;轻松时那碧波涟漪、毫无拖尼带水的无病呻吟之感。钢琴那阳刚,健美,响脆的声音什么仪器可以真实的还原呢?也没有,我们说的HI-FI一直在骗自己,骗别人“我能真实还原声音”其实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有位XJ兄说得好,不同材料的音色不一样,既然材料音色不一样,何必要来谈真实还原呢?做不到真实还原,做不到真,为什么我们不把声音做美呢?给声音一点补偿,给声音一点颜色,给声音以美,给声音以和谐。
声音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是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声音不行呢?适当的夸张可以让声音更美的啊!
DX们认为呢?给点意见吧!!!
BBC的LS 3/5A小音箱,先后委托ROGERS,KEF,SPENDOR,HARBETH四个厂生产,声音都有稍微不同,也各有粉丝。哪个最好?没答案。
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BBC的LS 3/5A小音箱,先后委托ROGERS,KEF,SPENDOR,HARBETH四个厂生产,声音都有稍微不同,也各有粉丝。哪个最好?没答案。
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一句认同!
但是对于一个商业化的产品是乎就不是很恰当了,如果不是顶级的品牌,想要做到以自我为中心好像有点难度,所以只能采用折中的办法,去迎合相对来说的一大部分人了.
各位DX们:高保真音箱的任务是重放声音。我想问一个问题,有没有一套音箱能真实的还原出小提琴那延伸、颤动、切擦、转折、搓揉、顿挫、滑动的琴腔共鸣声音来,让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亮丽而不刺激,滑润而不腻呢?没有吧!那有没有一套音箱能真实的还原出钢琴重击时那雷霆万钧之感;轻松时那碧波涟漪、毫无拖尼带水的无病呻吟之感。钢琴那阳刚,健美,响脆的声音什么仪器可以真实的还原呢?也没有,我们说的真实还原一直在骗自己,骗别人“我能真实还原声音”其实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奚老师说得好,不同材料的音色不一样,既然材料音色不一样,何必要来谈真实还原呢?做不到真实还原,做不到真,为什么我们不把声音做美呢?给声音一点补偿,给声音一点颜色,给声音以美,给声音以和谐。
由于材料的局限性,声音是不可能得到真实的还原,我想HI-FI工作者也清楚,可能有的音箱声音温暖,有的饱满,有的澄澈透明,有的低频丰富,有的声音亲密性高(听起来包围感很好,乐器好象离您很近)。音箱的音色特点不一样,对不同声音还原度也就不一样,将所有声音真实还原也无从谈起了。
声音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是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声音不行呢?适当的夸张可以让声音更美的啊!
音响产品是一种视听产品,而音箱是以取悦人的耳朵为目的,并不能以技术标准强加给它,它要做的是能放出动听的声音,而非平坦的曲线和极小的失真。
没有人认同音箱拥有了平坦曲线的声音一定好听,也很少认为没有失真的声音一定是好听的,不可挑剔的。如果所有的音箱还原出来的都是一个声音,世界也就枯燥无味,声音也暗淡毫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