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声学楼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技术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声学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灌水]数学在电声中的贡献

1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10:45:46
一日,我与几个搞电声的的朋友闲谈。有人说天体中有的星系是数学推算出来的,例如黑洞。那么电声这行当有没有这种情况。
我说巧了,前不久我有个发现,就是推算结果。
驻波现象是电声中经常发生的,于是出现了吸音材料、隔板、分频(有些分频是应对驻波的)等等。可是不知道谁研究过单元或音箱在中高频段的大量峰谷来源。
既然多点声源和反射虚拟声源都能形成驻波,那么单元的振盆与之近邻的各种反射面也能形成驻波,并由这些驻波演化出大量的峰谷。这些反射面都是有形的,通过测量和计算也就能够算出峰谷的所在位置。
用这种方法,验证过许多单元,几乎都能对的上。
这难道不是数学推算的功劳吗。
2楼
Sted_Zero 发表于:2014-4-1 11:34:54

楼上的,道理谁都知道。

 

既然测过很多,拿实际案例出来分享吧

3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12:34:40
楼上的,道理谁都知道
既然谁都知道,却没见过谁采取措施的案例,如果有的话拿出案例来吧。
真会说便宜话。
我现在告诉你,前不久我曾发过一个求助,所指一批单元有相近的曲线峰谷表现。。。。就是指这个问题,一个月没有回帖,是不是都是懒得回啊。
我这案例有的是,产品样品也有,测试曲线也有,甚至生产工艺都有。今天说闲话,就是看有没有说便宜话的。
前几天还有一个帖子,题目是如何降低频响特性的上限,那里面发出的测试曲线,就是采取过措施的,把一个原本惨不忍睹的曲线变成了优于进口同类品牌的曲线(那上面标的是某国产高灵敏度单元)。
4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13:20:27
很多技术措施就是一层窗户纸,不信就去看专利文献,绝大多数都道理简单,一看就明白。要是说便宜话,你可以把所有的专利发明人都贬的一文不值。
一些人真是不敢恭维,说个新东西吧,理解不了就否定你的存在;说个听得懂的吧,就说谁都明白,言下之意是废话。是不是到处抄袭点结论来说才值得赞扬!

5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1 16:20:50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1 12:34:40的发言:
楼上的,道理谁都知道
既然谁都知道,却没见过谁采取措施的案例,如果有的话拿出案例来吧。
真会说便宜话。
我现在告诉你,前不久我曾发过一个求助,所指一批单元有相近的曲线峰谷表现。。。。就是指这个问题,一个月没有回帖,是不是都是懒得回啊。
我这案例有的是,产品样品也有,测试曲线也有,甚至生产工艺都有。今天说闲话,就是看有没有说便宜话的。
前几天还有一个帖子,题目是如何降低频响特性的上限,那里面发出的测试曲线,就是采取过措施的,把一个原本惨不忍睹的曲线变成了优于进口同类品牌的曲线(那上面标的是某国产高灵敏度单元)。

 

你没有见过谁采取措施的案例,不代表就没有采取措施的案例,这个是个逻辑问题。。。

 

有空搜搜音响初哥在这里贴过的一个文章(好像是箱体驻波的影响之类的),再推断一下,你的问题(或者说是你的发现、你的发明)跟这个问题差不多。

 

有的问题没有人回答,不代表这里的人都不知道,论坛不是一定要为某个人服务,这个论坛已经包括了很多很多有用的资料,就看人是否有心去找了。。。

 

我就是喜欢说说便宜话,可以了吧。

6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17:00:58
又来一个,好啊。
有文章就贴上来,我也见识一下。
不过看清楚了,不是音箱驻波问题,那个问题我清楚早有研究。这里是说单元自身的驻波问题。有谁研究过,采取过措施。
不是这里说话要严谨吗,谁说有,谁拿根据。
7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17:09:09
有的问题没有人回答,不代表这里的人都不知道,论坛不是一定要为某个人服务,这个论坛已经包括了很多很多有用的资料,就看人是否有心去找了。。。
这句话不强求。
但是我很奇怪的是,说求助,一个月都没人理睬。说观点,几个小时就有人跳出来了,很巧合啊。这里的人就是为吵架而来精神么。有能耐多解决点实际问题好不好。
就说有人研究过,而且有措施,又怎么样?一个技术的采用,有巧合的情况多着呢,这能否定数学推算物理结果的意义吗?
专利也有因为特征冲突而被驳回的情况,能说专利申请都没意义吗?
何况这不是专利申请,只是个闲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1 17:15:20编辑过]
8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1 22:44:10

楼上的我什么时候否定过数学推算物理结果的意义?

这么大的帽子我能扣的上么?

 

你那里是求帮助呢?你明明是多项专利在手,眼看国内众多芸芸工程师都行尸走肉,唯你独醒。

9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1 22:51:20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1 17:00:58的发言:
又来一个,好啊。
有文章就贴上来,我也见识一下。
不过看清楚了,不是音箱驻波问题,那个问题我清楚早有研究。这里是说单元自身的驻波问题。有谁研究过,采取过措施。
不是这里说话要严谨吗,谁说有,谁拿根据。

 

你对音箱驻波问题早有研究,要不要再来几个启发式的问题啊?

 

 

10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23:35:03
多有冒犯,请包涵。
既然想多听问题,就再班门弄斧一个。
有一个较大的工程,5组主通道都各有两只高音音箱,两只中音音箱,次低音是共用的。原始施工不是我组织的(我是总负责,对这一块关注的少),后来业主和相关领导听了效果都说中音发混,不清晰。我与几个技术分析,看到每只中音音箱都是双15吋的,而且箱体内没有隔板,就果断拆掉一只单元的线,都变成了单15吋了(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措施),这样做的依据就是双15吋单元无论是箱体内部还是外部都有驻波发生,而驻波频率附近也有不稳定的耦合发生。自拆掉一只单元(所有的中音音箱)以后,清晰度明显得到提高,几轮专家主观评价都有改善的评价。
11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23:46:16
不过这个帖子主要是说单元的驻波问题,音箱的驻波问题有很多类似文章和基础理论,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已经当过十多年的老师,不想再滔滔不绝的说书本知识,反而对书本上没有的或常被人们遗忘的东西有兴趣说一说。
单元的驻波研究是5年前的事情,这几年忙于工程,已经顾不得了。5年前做过一批样品,盆架的外表面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而盆架与振动系统(包括振盆、弹波、防尘帽等)发出的声波就很难通过盆架的反射而形成驻波了。
由于盆架的各反射面与振盆的距离很近,驻波也主要是1KHZ以上的部分,由此才造成了绝大多数单元在1KHZ以上的频响特性峰谷很多。
我没有否定振盆分割振动的意思,只是驻波问题是现在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从试验情况看,它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分割振动的危害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1 23:52:17编辑过]
12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1 23:49:31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1 23:35:03的发言:
多有冒犯,请包涵。
既然想多听问题,就再班门弄斧一个。
有一个较大的工程,5组主通道都各有两只高音音箱,两只中音音箱,次低音是共用的。原始施工不是我组织的(我是总负责,对这一块关注的少),后来业主和相关领导听了效果都说中音发混,不清晰。我与几个技术分析,看到每只中音音箱都是双15吋的,而且箱体内没有隔板,就果断拆掉一只单元的线,都变成了单15吋了(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措施),这样做的依据就是双15吋单元无论是箱体内部还是外部都有驻波发生,而驻波频率附近也有不稳定的耦合发生。自拆掉一只单元(所有的中音音箱)以后,清晰度明显得到提高,几轮专家主观评价都有改善的评价。

 

"双15吋单元无论是箱体内部还是外部都有驻波发生" -----何为箱体内部的驻波,何为箱体外部的驻波?这两种驻波为何拆掉一只单元就能防止?

 

“而驻波频率附近也有不稳定的耦合发生”----你说的驻波频率该如何计算?

 

我也有个故事:

有一个较大的蒸笼,5层蒸笼中,都各有两只小面包蒸的位置,两只中面包的位置,蒸笼是叠起来而共用蒸汽的。原始设计不是我搞的(我虽然是总负责,但很遗憾对这一块关注的少),后来用户和相关领导检查了效果都说蒸的慢,不够快。我与几个技术分析,看到每个中面包的位置相隔2个厘米,而且中间没有隔板,就果断去掉一个中面包的位置,都变成了只能蒸一个中面包了(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措施),这样做的依据就是两个中面包的位置啊,无论对自己和对小面包的有射频干扰,而射频干扰带来了不稳定的耦合。自从每次只蒸一个中面包以后,蒸面包的速度明显得到提高,用户几轮使用下来都有改善的评价。

 

可见射频干扰对蒸面包是多么的重要!

 

 

 

13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 23:55:04
在笑我吧
14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0:03:22
关于音箱的驻波问题不再说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15楼
farmer 发表于:2014-4-2 11:54:52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1 23:46:16的发言:
。5年前做过一批样品,盆架的外表面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而盆架与振动系统(包括振盆、弹波、防尘帽等)发出的声波就很难通过盆架的反射而形成驻波了。
由于盆架的各反射面与振盆的距离很近,驻波也主要是1KHZ以上的部分,由此才造成了绝大多数单元在1KHZ以上的频响特性峰谷很多。
我没有否定振盆分割振动的意思,只是驻波问题是现在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从试验情况看,它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分割振动的危害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1 23:52:17编辑过]

可否请问一下你盆架表面上做何特殊处理,会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

 

16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2 15:38:41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1 23:55:04的发言:
在笑我吧

 

如果你真的看懂了我的回帖。。。。。。

你应该解释一下,拆掉一个喇叭带来的巨大的声音影响,是否可以解释为驻波干扰。。


我想起了一个小明的实验:

有天小明抓了几个蟑螂,然后把其中一个蟑螂的前腿弄断之后,小明对蟑螂说:“快走”,蟑螂不动,于是小明又把蟑螂的后退弄断,小明对蟑螂说“快走”,蟑螂还是不动。为了防止蟑螂听不到,小明找来一个扩音器再重复一遍,蟑螂还是不走动。

于是小明在实验结果写上:(蟑螂的前后腿都严重影响听力)

 

这就是我要说的故事了。

17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17:09:09
可否请问一下你盆架表面上做何特殊处理,会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
植绒
18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17:23:53
你应该解释一下,拆掉一个喇叭带来的巨大的声音影响,是否可以解释为驻波干扰。。
如果是一只单元,那么箱体内的反射波与单元的原声波作用产生驻波,当音箱内有吸音材料,可以假设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也就是反射率较低,只有有限的反射面参与反射,其能量较低;而如果是两只单元共同作用就不同了,一只单元的声波直接作用于另一只单元(可以比反射波高出6dB以上),会产生严重的驻波现象。箱体外侧的单元之间也有相同的情况,如果箱体内外的两只单元间距相同(大多应该是近似相同),外驻波与内驻波有相同的贡献,更加剧了恶化。
所以,大多音箱设计都避免这种情况,用分频器把两只单元的频带分开。但是常规分频器都不超过6dB/倍频程斜率,在分频点出仍然有相同的频率声波出现。大多这时是3dB下降点,驻波依然可观。
不知这样说明白了没有?
另外给一个小小的建议,我很愚笨,看不太明白的比喻容易产生误解,希望以后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18:14:40编辑过]
19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2 21:04:48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2 17:23:53的发言:
你应该解释一下,拆掉一个喇叭带来的巨大的声音影响,是否可以解释为驻波干扰。。
如果是一只单元,那么箱体内的反射波与单元的原声波作用产生驻波,当音箱内有吸音材料,可以假设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也就是反射率较低,只有有限的反射面参与反射,其能量较低;而如果是两只单元共同作用就不同了,一只单元的声波直接作用于另一只单元(可以比反射波高出6dB以上),会产生严重的驻波现象。箱体外侧的单元之间也有相同的情况,如果箱体内外的两只单元间距相同(大多应该是近似相同),外驻波与内驻波有相同的贡献,更加剧了恶化。
所以,大多音箱设计都避免这种情况,用分频器把两只单元的频带分开。但是常规分频器都不超过6dB/倍频程斜率,在分频点出仍然有相同的频率声波出现。大多这时是3dB下降点,驻波依然可观。
不知这样说明白了没有?
另外给一个小小的建议,我很愚笨,看不太明白的比喻容易产生误解,希望以后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18:14:40编辑过]

 

我愚笨,在你所举的例子了,唯一能证实是两个单元通过箱内干扰(可以是你说的驻波等等,或者是其它种类的)的方法,就是在箱里面加一个结实的挡板。

而不是你拆一个单元来证明驻波的存在。也就是说,你拆了一个单元来证明驻波的存在,跟我每次只蒸一个馒头然后发现速度加快来证明射频干扰对蒸面包很有影响是同样一回事。

 

另外请举一个常规的不超过6dB/倍频程的斜率的分频器出来让大家拜读一下.......有的话我画一个烧成灰冲水喝掉.

 

 

 

20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22:00:03
你这样说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工程上无法实施。音箱安装以后不要说加装隔板,就是拆下来都非常困难,断开一个单元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
还要说一个情况,原本不想说很多,因为话一说就很多。。。这个工程的中音变更是原本就声压级偏高,高中低已经不匹配。这样做是一种综合考虑。
按说原本这个音场是经过ES模拟的,不会有大的问题。可是所有的人,包括多次的评审专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高音音箱透过投影幕的时候,有将近10dB的声压级衰减,由此中音就突出出来了,好在设计时留有余量,就是衰减以后的高音还是够用,那么中音的声压级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投影幕对中音的衰减很小,也会就是1dB左右)。
而拆掉一只单元,不仅可以平衡声压级,更大的好处是大幅度降低了驻波影响,满足了听觉需要。
至于客观测试,每次调试都进行,无论拆不拆下来,都能通过周边设备调平。最大的问题是听觉过不了关。
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是否满意?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考虑到Q值的制约(有阻性损耗),应该是小于6dB下降线。这恐怕是最常见的了。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5-2023 nju520.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