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声学楼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技术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声学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灌水]数学在电声中的贡献

21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2 22:16:34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2 22:00:03的发言:
你这样说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工程上无法实施。音箱安装以后不要说加装隔板,就是拆下来都非常困难,断开一个单元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
还要说一个情况,原本不想说很多,因为话一说就很多。。。这个工程的中音变更是原本就声压级偏高,高中低已经不匹配。这样做是一种综合考虑。
按说原本这个音场是经过ES模拟的,不会有大的问题。可是所有的人,包括多次的评审专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高音音箱透过投影幕的时候,有将近10dB的声压级衰减,由此中音就突出出来了,好在设计时留有余量,就是衰减以后的高音还是够用,那么中音的声压级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投影幕对中音的衰减很小,也会就是1dB左右)。
而拆掉一只单元,不仅可以平衡声压级,更大的好处是大幅度降低了驻波影响,满足了听觉需要。
至于客观测试,每次调试都进行,无论拆不拆下来,都能通过周边设备调平。最大的问题是听觉过不了关。
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是否满意?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考虑到Q值的制约(有阻性损耗),应该是小于6dB下降线。这恐怕是最常见的了。

“高中低已经不匹配、平衡声压级”----这才是主因吧?扯驻波干啥?还是断腿了蟑螂就影响听力了。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好在你不想说太多,等你想说太多的时候,诺贝尔奖了。一阶斜率3dB,赶紧百度一下算了吧。

 

22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2 22:17:50

以楼主的逻辑能力,怎么推断发烧线材有非常厉害的作用的?

我深感兴趣!

23楼
Sted_Zero 发表于:2014-4-2 22:50:53

楼上的,人家的逻辑不是尔等庸才能理解的。

 

我是投降了,跟他谈理论他说你是书呆子,跟他说实际案例,他说你不懂数学。

24楼
czw624624 发表于:2014-4-2 22:59:54
分频网络的斜率分别是:“一阶”(6dB/倍频程)、“二阶”   12dB/倍频程)、“三阶”   18dB/倍频程)以及“四阶”(24dB/倍频程)
25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23:17:02
我更正,是我说错了,一阶6dB,二阶12dB.不知怎的其实原本很明白。
前段搞KTV音箱闹的,KTV几乎都是6dB的,满脑子的6d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23:27:52编辑过]
26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23:22:55

“高中低已经不匹配、平衡声压级”----这才是主因吧?扯驻波干啥?还是断腿了蟑螂就影响听力了。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好在你不想说太多,等你想说太多的时候,诺贝尔奖了。一阶斜率3dB,赶紧百度一下算了吧。

又是强加于人,如果你做过工程就不会说这些话了。几个声压级不匹配的音箱,根本不用改音箱,调功放,调分频器(电分),调处理器,甚至矩阵,轻而易举。可是声音发混就不同了,调什么都没用。

所以,解决驻波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27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23:25:24
上面几位,又说出格的话了。这次我不计较,确实说错了数字
28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2 23:43:33
跟他谈理论他说你是书呆子,跟他说实际案例,他说你不懂数学。
我还忘了,你的案例还没给出呢。还有你上面的那位,话说的那么满,依据呢?别总是嘲笑别人。
我可没有说过你不懂数字,你的创意能力令人佩服。也没说过书呆子,莫名其妙。
就算围攻人,也不能造谣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2 23:44:33编辑过]
29楼
Sted_Zero 发表于:2014-4-3 8:29:51

我不是搞音箱的,给不出自己的案例。但是相关的文章还是不在少数,《扬声器测量》有零星说明;记得去年ISEAT上就有人讲过一个同轴扬声器系统的设计,

人家可不是像你光说了一堆空话,原因及解决方案都写得清清楚楚。

 

你这所谓的驻波,第一从声学基础中可以寻到一些蛛丝马迹,这个概念被称为互辐射阻。两个活塞单元的辐射的严格计算在三四年前Jasa上还有讨论过。

 

30楼
Eagle 发表于:2014-4-3 8:31:52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2 23:22:55的发言:

“高中低已经不匹配、平衡声压级”----这才是主因吧?扯驻波干啥?还是断腿了蟑螂就影响听力了。

 

“至于说分频器下降线,不想说太多,一阶网络的下降斜率是3dB,二阶网络的是6dB”---------好在你不想说太多,等你想说太多的时候,诺贝尔奖了。一阶斜率3dB,赶紧百度一下算了吧。

又是强加于人,如果你做过工程就不会说这些话了。几个声压级不匹配的音箱,根本不用改音箱,调功放,调分频器(电分),调处理器,甚至矩阵,轻而易举。可是声音发混就不同了,调什么都没用。

所以,解决驻波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回你的帖子,你的逻辑真的跟我们大家不一样,跟你说不清问题。我这是很客观很冷静的跟你说实话!

你要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你必须把所有其它问题排除。就这个例子,你要证明是你的驻波理论,你就的保持频响、失真、声压等等都一样的时候,唯一的变化就是有和没有驻波来对比,才能证明你的驻波理论上正确的。不管你过去有多少经验,你现在要在这里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你就必须把所有其它影响因素(连你自己都承认还有其它因素存在)都排除,然后才能证明这个变化的唯一影响因素就是驻波。否则就跟路人甲说的断了腿的蟑螂影响听力是一个逻辑。这样说能明白不?明不明白都别找我,我真的害怕跟你讨论问题。路人甲、我已经反复多次告诉你,你的推理逻辑不严密,你就死咬住你的东西在那里谈谈谈,从来没有就考虑你那完全不严密的推理逻辑,从来没有回复清楚路人甲的疑问,还反过来指责人家。真的好像广东人说的:鸡同鸭在交流。站在一个严密的推理逻辑上,根本无法得出你的结论。要探讨,你首先得跟大家讲相同的语言,语言不相同没啥好探讨的。

我昨天已经提醒你反思你自己:你跟大部分人交流都无法正常进行,都存在这种逻辑错位。包括我昨天给你的帖子,你的回复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我都懒得跟你回复,太费劲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3 08:40:49编辑过]
31楼
m120737872 发表于:2014-4-3 22:32:00

沉寂了很久的声学楼,一下子热闹不少啊

32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4 6:50:38
谢谢所有参与讨论的人,欢迎更多人参与讨论。
为了便于讨论,我这里做一个简单地梳理:
1.3月10日我发过一个求助,题目是:如何减少扬声器单元的峰谷。期间说到,有一批不同品牌,结构类似的单元,经过测试,其高端(1KHZ以上)有比较接近的峰谷规律,由此推论,是不是有某些内在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2.本帖说到,在闲谈中说到数学推算物理特性问题,涉及到曾经的一段经历:观察振盆附近的反射面(例如盆架)产生的反射波与振盆的振动波叠加,相互作用影响到峰谷的出现,由于这种反射面与振盆的距离很容易测出,也就能计算出不同距离所产生峰谷的频率点。
3.在此之前,我所听到关于高端峰谷问题,大多是关注分割振动,由此在振盆材料和工艺上大做文章。便感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未被引起重视。
4.实验,对振盆支架进行处理,使之对高端(1KHZ以上)的频率反射率降低,观察峰谷变化。测试曲线在另一个求助帖子(如何降低低音单元的上限频率)中给出,对比曲线是某进口名牌单元的测试。该测试是在第三方消声室进行,两只单元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从曲线平坦程度看,至少采取措施的单元不比对比曲线差。而前面提到的那批单元测试曲线(时间久远,已经无法找寻了)与此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5.有人回帖,希望提出更多类比的例子,于是介绍了一个近期完成的工程中遇到的一件事。双低音单元的音箱拆掉一只单元后,听觉感受明显改善。说类似,是指单元振动波与另一个同频率的波相互作用。前例是反射波,这次是另一单元发送的波。虽牵强了一点,还是有点相关吧。
讨论:单元近距离的反射波对特性曲线峰谷的影响是否存在?存在的程度是否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
33楼
国明 发表于:2014-4-5 6:15:44
1.3月10日我发过一个求助,题目是:如何减少扬声器单元的峰谷。

-多在材料方面投入,再在做工上下功夫,峰谷就少了。


2.本帖说到,在闲谈中说到数学推算物理特性问题,涉及到曾经的一段经历:观察振盆附近的反射面(例如盆架)产生的反射波与振盆的振动波叠加,相互作用影响到峰谷的出现,由于这种反射面与振盆的距离很容易测出,也就能计算出不同距离所产生峰谷的频率点。

-这都能算出来那数学水平得多高?

3.在此之前,我所听到关于高端峰谷问题,大多是关注分割振动,由此在振盆材料和工艺上大做文章。便感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未被引起重视。

-喇叭的材料又不是只有振盆一种,考虑剩下的元件就是重视其他的因素。

4. 实验,对振盆支架进行处理,使之对高端(1KHZ以上)的频率反射率降低,观察峰谷变化。测试曲线在另一个求助帖子(如何降低低音单元的上限频率)中给 出,对比曲线是某进口名牌单元的测试。该测试是在第三方消声室进行,两只单元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从曲线平坦程度看,至少采取措施的单元不比对比曲线差。而 前面提到的那批单元测试曲线(时间久远,已经无法找寻了)与此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是翟阿龙测的吧?要不至少也得到了他的指点

5.有人回帖,希望提出更多类比的例子,于是介绍了一个近期完成的工程中遇到的一件事。双低音单元的音箱拆掉一只单元后,听觉感受明显改善。说类似,是指单元振动波与另一个同频率的波相互作用。前例是反射波,这次是另一单元发送的波。虽牵强了一点,还是有点相关吧。
讨论:单元近距离的反射波对特性曲线峰谷的影响是否存在?存在的程度是否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
 
-双低音拆掉一只单元后,一只单元当被动辐射器?
听觉明显改善?可能是你以前没听过空纸盆音箱?这种音箱确实有一些不同于普通音箱的特色。

至于什么单元距离反射,对特性曲线肯定是有影响的,你能感觉到如此大的影响,估计你箱体用料太差了。

呵呵
34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5 6:51:30
国明也指教,荣幸。
只是纠正一点,曲线是797例行实验室测的,我花了测试费。自己的测试不能作为依据,也不敢轻易拿上来。
关于评论,我会认真反思。
这都能算出来那数学水平得多高?
一句闲话,说不上水平高不高,我的专长也不在这个领域。只是买来的东西经过一番小小的改进,有效果。
所以反思专业搞这个的为什么不在做产品的时候就采取点措施,别让我们这些使用方这么费劲。这个坛子的高人多,所以探求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普遍意义。结果引来的都是挖苦。
双低音问题也不是我的作品,同样是买来的,工程通不过,于是也改了,结果反应不错。
我是以工程为主的,从实践中遇到问题拿来讨教,我想不应该有错。
直到现在,包括国明在内,还是没有人回答我反射回波对峰谷影响的问题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5 06:58:26编辑过]
35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4-5 18:38:40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5 06:51:30的发言:
国明也指教,荣幸。
只是纠正一点,曲线是797例行实验室测的,我花了测试费。自己的测试不能作为依据,也不敢轻易拿上来。
关于评论,我会认真反思。
这都能算出来那数学水平得多高?
一句闲话,说不上水平高不高,我的专长也不在这个领域。只是买来的东西经过一番小小的改进,有效果。
所以反思专业搞这个的为什么不在做产品的时候就采取点措施,别让我们这些使用方这么费劲。这个坛子的高人多,所以探求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普遍意义。结果引来的都是挖苦。
双低音问题也不是我的作品,同样是买来的,工程通不过,于是也改了,结果反应不错。
我是以工程为主的,从实践中遇到问题拿来讨教,我想不应该有错。
直到现在,包括国明在内,还是没有人回答我反射回波对峰谷影响的问题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4-05 06:58:26编辑过]

 

老师你心态不对啊,老师你明明就觉得自己有答案的话,就无需换个说法来考这些学生了。

“还是没有人回答我反射回波对峰谷影响的问题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个你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36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4-4-17 17:02:06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4-02 17:09:09的发言:
可否请问一下你盆架表面上做何特殊处理,会对1KHZ以上的声波有吸收作用?
植绒

盆架引起的反射波对扬声器单元振膜的影响,最关键的问题是盆架的结构设计不好。

现在的盆架的设计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了,特别是高保真扬声器方面更是这样。你几乎找不到完整的反射面的了......

 

植绒可能是好方法;贴一层泡沫塑料如何?工艺简单多了。

 

可以吗?

37楼
泊尔 发表于:2014-4-17 21:03:46
贴海绵当然可以,最初的方案实验就是贴海绵的方式。不过真要批量生产,就会发现贴海绵很费工,而且很难保证一致性,植绒是一个很成熟的加工工艺,适合批量生产。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5-2023 nju520.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171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