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转帖]记瑞声声学科技总裁潘中来


  共有2131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记瑞声声学科技总裁潘中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转帖]记瑞声声学科技总裁潘中来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8-30 14:42:34 [只看该作者]

自1984年起专业生产讯响器件,多年的科技创新路,使瑞声发展成为国内“讯响器之王”。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数字化、微电子和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大发展,世界电声器件市场从为传统的消费类产品配套转化为信息化产品、计算机、通讯设备和数字化音(视)设备等配套,也决定了电声器件必须向数字化、小型化、产品绿色化、工艺精细化发展。而在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精密微型的电声器件,该产品技术主要由荷兰菲利浦公司、日本先锋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垄断。
技术出身的潘中来总裁为人谦和,但以其特有的市场洞察力,毫不犹豫地瞄准了这项极具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产品,企业专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并借助清华、南大、上海钢铁研究所等科技力量,重点研制开发微型电声器系列产品,并成功地开发了为手机配套的微型受话器、多功能发声器、微型扬声器和手机蓝牙耳机等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还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先后投入上千万美元,引进日本、美国、德国、丹麦等国的装配流水线、检测仪器及零配件加工设备。新产品上市后,很快获得美国MOTOROLA等国际大公司的认可,成功地打开了摩托罗拉、西门子、高通、阿尔卡特及厦新、波导等数十家国内外大型公司配套市场,目前,瑞声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供应商,摩托罗拉全球采购的讯响器,“瑞声”就占了30%份额。全球每3部摩托罗拉手机中,就有1部高性能微型电声器是“瑞声”造的。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发展成国内外产销量最大的“讯响器之王”。
90年代初,电声协会老秘书长李保宗的文章“江苏远宇,超常发展”中写道:远宇公司是一个超常发展的典型,“远宇速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目。走马观花,只能列举几条浅层次的原因。(1)打空档。(2)重开发。(3)上规模。(4)爱人才。远宇公司正大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
  面对世界强手,瑞声声学科技公司何以能荷兰菲利浦公司、日本先锋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同台竞技,潇洒走向国际市场?面对国际巨头技术优势,“瑞声”又如何能突出重围,取得快速发展?潘中来总裁给出的答案是:舍得巨资投入于自主创新,最终拥有核心技术。放眼全球市场,走出国门创业;瞄准顶尖高手,抢抓后发优势;内智外智并举,研发“特色产品”——近乎完美的“三重奏”,奏响“瑞声”最强音。
  疾步国际征程
  “瑞声”的国际历程由来已久。1990年,与香港一家贸易公司合资,产品进入港台地区。1992年,又与一家德国贸易公司合资,产品打入欧洲市场。
  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企业获得一定发展,但中间依然有个“疙瘩”,由于不能直接得到用户的产品信息与质量要求,“瑞声”在很多地方受制于人。
改变受制于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跳过中间商,直接走出国门设终端。1995年,为了开拓美国市场,潘总裁把公司办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洛杉矶设公司,近距离展开攻势。
  初到美国,两眼一抹黑,根本无法进入当地的社会层面。市场的切入点究竟在哪?入乡随俗。“瑞声”高薪招聘资深专家、富有电子元器件营销经验的“老美”任公司销售副总裁,新公司除了老板是中国人,其它人都是清一色的美国人。在管理上,除了制订经营策略,其它也都放手于美国人。
  激发员工的智能与能力,产品终于敲开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大门,并赢得北美市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但“瑞声”的经济效益当年增幅仍在30%以上,使其尝到了聘用国际人才、获得全球市场的甜头。
  “打工仔”争话语权
  “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我们永远只能是国际巨头的‘打工仔’,而不可能成为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频繁与国际巨头打交道的瑞声声学科技总裁潘中来感触颇深。自主创新究竟怎么创?潘中来打了个手势,“如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你的手就能够伸得更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数字化、微电子和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声器件开始向数字化、片式化、小型化、轻量化、性能优良化、产品绿色化、工艺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精密微型的电声器件,关键技术主要由荷兰菲利浦、日本先锋等国际大公司垄断。1998年,“瑞声”组建技术攻关小组,重点研发、突破微型电声器系列产品制造技术,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不仅要“精”,还要“新”,“瑞声”不惜巨资又把研发机构开设到技术前沿国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合作,开发MEMS硅麦克风产品;聘用北欧电声专家,在瑞典设立研发中心,为客户度身定制新品;聘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及科技管理精英参与国内企业的管理,“瑞声”借梯上楼,跻身顶尖高手之列。
  从2000年起,“瑞声”进入超常规高速发展阶段,继2001年成为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发声器件定点供货商、并获其全球采购30%的份额后,又先后加入新力、爱立信、高通等国际著名通信产品制造厂商的供货商行列,并由此成为具有创新研发与大批量生产能力的国际知名微型发声器件供货商。
  研发特色产品
  对电子企业而言,自主核心技术是个“胜负手”。“瑞声”的路子是内智外智并举,致力于研发特色产品。
  南京大学的电声专业名扬国际,“瑞声”专门聘请南大电声专业博士生导师到美国公司工作,从理论上为美国客户进行电声专业指导与服务,配合美国大客户进行精微电声器件的开发,既为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大大缩短了新品开发周期。上海与南京的一些知名大学人才济济、精英满堂,“瑞声”便在其身畔建起电声技术研发机构,高科技产品频出。
  在大举运用内智的同时,“瑞声”果断从国外引进人才,派往管理、技术研发一线,这些职业经理及高级技术管理精英给企业直接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同时通过传帮带,提高了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内智外智并举,“互补优势”快速凸现。“瑞声”先后获得了“双面电声磁路结构”、“受话器震动结构”等8项国家专利,自行研制开发的MSR多功能发声器、SDR微型受话器、DMS微型扬声器等,相继被评为江苏省高科技产品,企业也被评为省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
中期发展规划
今后,瑞声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精密微型电声器件研发及制造方面的优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注重分析研究国内外电声行业与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态势和国家在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指导政策,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划设想。
到2009年末,瑞声公司将发展成为一个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总额4.1亿元的企业集团。主要产品产量及产值分别为:受话器及微型扬声器24800万只,驻极体麦克风19000万只,蜂鸣器和讯响器产品5000万只,振动马达4000万只,蓝牙耳机500万个,VCO等射频模块和精密微型接插件的产值分别达到4000万元和5000万元。助听器用电磁式受话器项目及与美国有关大学的合作项目一一硅基麦克风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汽车扬声器项目和光纤麦克风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
在下一个五年中,瑞声公司将以设在南京的研发中心为核心,以各支公司的研发部门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将前瞻性的技术战略研究与产品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国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技术中心力争在五年内达到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验收标准,并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较短时间内赶超一流企业,力争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性能微型电声器件供货商。”向来低调行事的潘中来总裁充满激情地说。
(编者注:“远宇公司”是“瑞声声学科技公司”的前身)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
总数 53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