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声学人物介绍


  共有692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声学人物介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喇叭
  18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495 积分:5542 威望:1 精华:0 注册:2005-11-10 12:06: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3-21 0:12:41 [只看该作者]

杨德森  追踪水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杨德森,1957年5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学院水声工程系,1998年

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水声工程系副主任、

校研究生部主任、校长助理,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兼中国声学学会理事

、青年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事舰船与水中兵器振动

噪声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修正的单基元水下被动测距方法”,把美

国人60年代提出并使用至今的水下目标距离被动测量方法精度提高8至10倍。

1992年获省部级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家称号,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跨世纪人才称号并获基金。曾获国

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

 
  一个成功的科学工作者必是融科学的理性与爱国乐业的情感于一体的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校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导杨德森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身上,你可以感受到:雷厉风行的作风、活跃清晰的思维、热烈自信的性格。
杨德森有着一大堆头衔: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研究生部主任、国家国防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声
纳 系统实验室主任、黑龙江声学学会秘书、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青年委员、中国交通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同时,他还有着诸多闪光的荣誉:国家跨世纪人才基金 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中国船舶总公司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优秀党员、省科技新星……。可以说,杨德森是个成 功者,而成功的背后是他乾乾终日、自强不息的奋斗。
  十几年来,杨德森一直从事舰船与水中兵器振动噪声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这是一项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工作,在世界各国都被列入高度机密的前沿研究领域。 水下舰船及兵器的噪声越小,其隐蔽性、攻击性越好,这是各国海军致力于安静型潜艇研制的原因。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我方舰船及水下航行器的噪音,提供最大 的安全隐蔽性;如何能最灵敏、最迅速地捕捉对方舰船的噪声声波以知己知彼,这是对杨德森从事的工作的最简单解释。在这个领域里,杨德森在水下信息处理、水 下振动噪声的测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与分析、水下声全息理论及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对水下各种目标噪声振动的测试分析、辐射声噪声源识别、军用目标声特性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我国水中目标振动与噪声及控制的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78年2月,杨德森从我省穆棱县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即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水声工程系学习,从此把他的一生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水声研究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他一直从事舰船与水中兵器的振动噪声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赴美国访问和进修,并师从国内外知名的何祚镛教授、杨士莪教授和汤渭霖教授等,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十几年前,还在读博士的杨德森在实验室做鱼雷噪声线谱分析研究,他偶然看到一份资料与此相关,便设计了一个程序进行实验,结果他非常惊讶:本该是一条直线 的线谱却变得象个梳子,成了一排直线,非常美,这在理论上该如何解释它的产生并进行分析呢?他被这个现象迷住了,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1989 年他第一次发表了线谱分析方面的文章《水下航行器辐射噪声分析》。由此,他一发而不可止,成果不断:
  线谱是水下目标最重要的声特征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因无统一的识别方法而遇到很多麻烦。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三要素”准则和分析方法,并对由目标特征确定线谱分析参数做出了说明,这一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水下航行器辐射噪声平稳化数学模型,解决了水下航行器辐射噪声平稳化问题;
  他提出的“修正的单基元水下被动测距方法”,把美国人60年代提出并使用至今的水下目标距离被动测量方法精度提高了8至10倍;
  以上三项成果成功地解决了我国水下航行器噪声监测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被国家军事标准采纳,他本人被聘为军标的副主编。
  他还解决了我国鱼雷实航状态下的内部噪声振动测试问题,在国内建立了第一套专用的内测系统,并已用于鱼雷实航,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和同志们一道研究了 水下声强测量的理论,在国内首次进行了新型潜艇研制中的声辐射强度测量,解决了噪声测监的难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他主持设计建造的黑龙江省第一个消声 水池,利用下限工作频率5千赫的吸声材料,使水池下限工作频率为3.15千赫,其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外专家均给予很高的评价。
  目前,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杨德森已成为国内水声界、水下噪声领域颇有知名度的青年学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杨德森也收获了荣誉与奖励。至今他已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 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他发表了30多篇论文,其中3篇被国际权威刊物ISTP索 引。目前,他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国防项目达8项,其中“远程目标跟踪技术研究”是个令行家踌躇的硬骨头项目;“噪声振动模拟试验相似理论研究”属目前国内 外尚未解决且公认的难题,已成为大型物体——如飞机、船舶、汽
车等减振降噪的关键性问题。
  1994年,第21届国际声成像大会在美国召开,这是国际声学界规格水平极高的学术会议,由美国总统国家顾问委员会直接组织。杨德森在会上宣读了自己 的论文《菲涅尔积分在水下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受到大会关注,从不对外开放的美国圣地亚哥海军基地振动噪声研究所专门邀请他去参观、讲学,他成了基地的 焦点人物。人们纷纷向他招手致意,那一刻的交流不仅是友谊,更是国家的实力与尊严。
  1994年,他还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对南海海城进行的水声科学考察。做为副总指挥,杨德森不仅忙于指挥,还要进行试验和研究。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冒着甲板上50℃的高温,长时间的海上试验,淡水告罄,他和同志们就把压载水仓漂着油污的水烧开了喝,最后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考察活动。这 次考察是我国第一次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考察,为南海部队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建国以来我国水声工作者首次独立出航考察,培养了一批新的水声科研 力量。
1996年底,杨德森被任命为校研究生部主任,繁重的行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工作将他的节假日、包括早晨和午休时间都占满了。走进他的办公室,人们就会被墙上的几个醒目的大字“高效率、高水准、高质量、创造性”所吸引。这“三高一创”既是杨德森对研究生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鞭策。
  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
  1997年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有7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二级学科和1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培养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
  1997年,硕士、博士生招生的增长比例分别达到了12.3%和39.6%。
  1998年,博士、硕士招生人数超过300人。
  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自1998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他指导了硕士和博士生14名,多次获得学校和省部级奖励。
  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凝集着他的心血与汗水。无论是潜心教学、科研,还是在领导岗位上,杨德森都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在成功的道路上仅有兴趣和爱好是不 够的,还要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过人的才智。正是因为有着对水声事业、对国防事业以及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使得杨德森在自己的道路上不畏劳苦和艰难,坚持不懈 地走下去。
 
 
 
<iframe width="770" scrolling="no" height="8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jj.dragon.cn/qn/wei.htm"> &amp;lt;/td&amp;gt; &amp;lt;/tr&amp;gt; &amp;lt;/table&amp;gt; &amp;lt;/body&amp;gt; &amp;lt;!-- InstanceEnd --&amp;gt;&amp;lt;/html&amp;gt; </iframe>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喇叭
  18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495 积分:5542 威望:1 精华:0 注册:2005-11-10 12:06: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3-21 0:15:09 [只看该作者]

汪德昭院士生平简介和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汪德昭(1905.12.2O-1998.12.28),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 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开拓我国国防水声学事业,制定了我国水声学的研究发展战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水声学 研究人才;领导实施了水下预警体系,完成了多种国防和民用水声先进设备的研制,为我国海军建设和声纳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生平

  汪德昭,1905年12月20日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板浦镇。他的父亲汪寿序(号雁秋)曾任北洋政府农林部主事,1912年,携眷来到北京。

  汪德昭在家中排行第二。长兄汪德耀是生物细胞学家,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曾任厦门大学校长、教授。他对汪德昭早年树立爱国思想及赴法

留学的影响颇大。三弟汪德熙是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四弟汪德宣,早年学习生物学,后经商。

  1913年,汪德昭进入

北京师范大学附 属小学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1919年升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于毕业前一年(1928)就被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张贻惠破格聘为物理系助教,直到1933年出国。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中国大学物理学讲师。汪德昭治学严谨,讲课生动,又擅长动手做实验, 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当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会主席赵世炎、副主席汪德耀的影响下,汪德昭逐渐认识到中国之所以穷,之所以受人欺凌,是因为中国的科学落后,于是他萌生了献身科学事业、使国家富强起来的强烈愿望。

  1933年10月,汪德昭前往欧洲,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一年法语。翌年10 月,他到法国巴黎大学郎之万实验室攻读研究生。P.郎之万(Langevin)交给汪德昭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低空大气层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这 是郎之万毕生关注的一项研究课题。在郎之万的指导下,他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用人工方法创造了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对大离子的半径、单位体积内的数 目、迁移率等加以测定,并和郎之万一起推导出大离子的合成系数理论。1940年,汪德昭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写出论文,通过了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答 辩,评议为“最荣誉级”。

  在郎之万的培养和指导下,汪德昭对近代物理学诸多分支学科当时的前沿课题进行了广泛 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创造性的成果,受到郎之万的特别赏识。1939年,郎之万曾推荐汪德昭到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R.S.)第四研究组参加战时 科学研究,开始接触水声技术,曾为法国加大海军声纳的发射功率做出过成绩。

  1938—1956年,汪德昭一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等 职,后任研究指导主任。在此期间,他除了大气电学的研究外,还从事过负光致效应、利用β射线控制造纸的厚度、液体对超声波的吸收、郎之万离子发生器、X射 线对超声振动状态压电晶体的衍射、RaD转换电子的绝对强度、关于放射锕的弱能量γ射线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设计制造了超灵敏度静电计和微量天平等,都取得 了很好的成绩,受到法国科学技术界的赞扬。在这期间,汪德昭还先后兼任过法国石英公司顾问、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技术指导、英国同位素发展公司顾问等职。

  1956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召唤海 内外学子共同努力把祖国建成富裕、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汪德昭虽已侨居法国20多年,但他魂系中华,情怀祖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和之后,就曾经接 触进步力量,多次帮助人民政府做过不少工作。1950年在法国出现的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就是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升起的。如今得知祖国缺乏科学人才, 他感到应为祖国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毅然放弃了在巴黎的丰厚待遇,以及事业、地位,偕同夫人和孩子,于1956年12月回到阔别了23年的北 京。

  回国之后,汪德昭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后经聂荣臻元帅推荐,出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开始筹建中国国防水声学的研究工作。1964年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他一直担任所长或名誉所长。

  回国30多年来,汪德昭最突出的贡献是从无到有地开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水声事 业,把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所。他还根据中国海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我国水声学“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研究发展战略,培养了 一大批水声学研究人才,其中有多人被外国专家称为“世界级专家”(World class expert)。1981年,他同他的学生尚尔昌合作,把他们30年的研究心得写成了我国水声学的第一本专著——《水声学》。

  由于汪德昭的学术成就和在国内外科学界享有的盛誉,195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并担任多种学术职务。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荣誉委员,任过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 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水声学领导小组组长、顾问;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成员。他还是法国物理学会和法国声学学会的国外会员和英国 《低频与振动》学报编委。

  汪德昭1945年曾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虞格”(Hughes)奖金;1981年获法国声学学会(前身是法语区声学家协会)的最高荣誉奖章——银质奖章;1983年获巴黎市政府的荣誉奖章;1991年8月30日,又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汪德昭于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七届委员。

  1998年12月28日14时,汪德昭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在法国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空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

  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作为近代物理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电磁学刚刚起步不久,人们在广 泛探索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时发现,在距地面50—1000千米的高空大气圈内,在太阳光(主要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气体分子会电离成为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使 大气内形成随高度不同电子密度也不同的气层,通称电离层或电离圈。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能被电离层反射返回地面,从而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后来人们又发 现,低空大气层(距地面几百米至10余千米)中也存在带电离子,它们对通信,对云、雾、雨、雪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对气象、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当时,年轻的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对深入研究低空大气层中的这些离子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为了找到比较“干净”的大气,1904年,他独自爬 上高达300米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进行了时间长达几个月的实验研究。结果,他发现空气中存在着体积很“大”的“大离子”。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郎之万的这项研究工作引起了当时国际物理学界的密切注意,带动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但 是,国际上的这些研究工作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主要是有关大小离子平衡态的各种重要参数,世界各地发表的数据差异很大,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而这些测 量都是由著名学者做的,都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其严肃性是不容怀疑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这一研究课题是由郎之万发端的,但是因为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工作要做,抽不出时间来把这一研究推向深入。1934年10月20日汪德昭正式成为郎之万的研究生,于是郎之万把课题交给了他。从此,汪德昭开始踏上了科研的征程。

  低空大气中存在有体积不同的大离子和小离子。这些大、小离子有的带有正电荷,有的带 有负电荷,还有不带电荷的中性粒子,即通常所说的微小的悬浮质点。当它遇到带正电荷的小离子时,小离子会把自己的电荷给它,使它成为带正电荷的大离子;同 样,如果遇到带负电荷的小离子,就会变成带负电荷的大离子。而正负大离子在大气中的迁移率是十分微弱的。据郎之万测定,在电压为1伏特时,每秒会移动 0.003厘米,因而正负大离子本身相遇而发生电性中和的机会是极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制约着大离子增长或消灭的,是带着电荷的小离子。而小离子的 产生也不是无限制的,因此,在一定空间内,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其中的大离子本身的增长与消灭相等,大离子的数目是一个常数,于是就成为平衡状态。

  为了摸清大小离子达到平衡态的规律,需要人们研究的是:大离子的数量与悬浮质点的数 量、体积大小的关系,与小离子浓度的关系,以及大离子本身合成的系数,此外还包括,大离子的迁移率虽然微弱,但它的移动谱线是什么样的,等等。所有这些都 需要通过测定,才能上升形成理论。而世界各地的测定值却相去甚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汪德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文献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各地区所测数据 之所以有差异,首先是因为测定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各地条件不一,没有控制悬浮质点的体积、密度、电离强度,等等;其次是没有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来描述大 离子的合成机理。于是,他建议在试验室里用人工的方法创造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系统地研究大、小离子的平衡态。

  这个建议得到了郎之万的同意和鼓励,汪德昭便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他用人工 制成均匀的烟中的悬浮质点来获得大离子,而用X射线或放射性铍产生小离子。当大、小离子达到平衡态时,汪德昭进行测量,共测量了:(1)大离子的数量随悬 浮质点数量而变化的情况;(2)大离子的数量随悬浮质点大小而变化的情况;(3)大离子的数量随小离子浓度而变化的情况;(4)大离子的合成系数随悬浮质 点的大小而变化的情况;(5)大离子迁移率的谱。

  在测量工作中,汪德昭创造性地应用了几种非常简单但又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为了测 量悬浮质点的数目,他设计、创造了一种简便的光学与静电计相结合的仪器,既可以观察烟的浓淡,又可以测出总电荷而计算出离子的数量;为了测量悬浮质点的大 小,他采用了称量与计算结合的方法,求出了大离子直径的近似值是2.59×10-5厘米;为了测量大离子的迁移率,他采用了交流电场法,观察大离子的正弦运动,得出其迁移率约为3.6×10-5厘米2·秒-1·伏特-1

  汪德昭应用这些方法在实验室实际测量的结果,各项参数和理论计算值很符合,而且是国际上发生争论的两大派所得数值(一派偏高,一派偏低)的平均值。与此同时,汪德昭还和郎之万共同推导出大离子合成系数理论,并应用于低空大气层中,解决了国际上争论多年的问题。

  1940年,汪德昭以这项研究为主要内容写成论文,通过了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答 辩。1945年,法国科学院鉴于这项成果开创了精确研究大、小离子平衡态的方法,并建立了大、小离子平衡态的新理论,向汪德昭颁发了“虞格”奖金。这种奖 金每年颁发一次,只发给一名有重要创造性研究成果的学者。1955年4月,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召开的“国际凝聚核学术讨论会”上,平衡态理论被定为“郎之 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现在,这个理论已成为大气电学中的经典理论。

  二、“负光致效应”的证实。

  在一般情况下,光的辐射压力作用在空气中悬浮质点上时,质点会沿着力的方向产生运 动。这种现象被称作“光致效应”。所谓“负光致效应”,则是指悬浮质点沿着力的相反方向运动。这种现象曾经引起A.爱因斯坦(Einstein)的重视。 爱因斯坦在1939年7月10日写信给郎之万时曾提到,“这些效应至今还不能解释”。

  “负光致效应”到底存在不存在?1946年过后不久,汪德昭决定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可以排除一切可能的外界干扰(包括电磁干扰)的高真空(达到10-6毫米汞柱)的实验装置,在其中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负光致效应确实存在。至于其原因如何,尚待做出回答。当时,巴黎大学的光学专家、法国科学院院士J.卡巴纳(Cabannes)看了汪德昭的实验以后称赞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实验。”

  三、利用β射线控制纸张厚度和照相干板的药膜厚度。

  汪德昭是早期探索把人工放射元素应用在工业上的科学家之一。1947年,他设计、试 验应用β放射源于控制纸张的厚薄上。由于印制纸币对纸张的均匀度要求极高,于是,他把自己的设计最早用在造币纸的生产上。在纸的一面放置两台能量相同的β 放射源,而在纸的另一面放置两台放射线接收计。当两台接收计的指针指示同一数字而且恒定不变时,表明纸的厚度是均一的。如果两台接收计指示的数字不一,则 表明纸张两边的厚度不一;如果指示的数字有变化,则表明前后生产的纸张厚度不匀。应用这样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保证了造币纸对厚度均一的要求。这种测量方 法现在已推广到普通印刷机上。

  1952年,汪德昭在法国的图鲁士城把这种测量方法用于控制照相干板药膜的厚度上。 人们一般认为,干板的药膜经过放射线照射后会感光和变黑。汪德昭想,当放射线弱到一定程度而且扫描时间很短时,情况应当有所不同——不会感光却能测出药膜 厚度来。于是他做了多次实验,证明在弱放射性下干板药膜不会感光,照出的照片仍然有效。这项试验打破了人们的旧观念。

  四、测出二硫化碳液体吸收超声波的准确数据。

  郎之万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压电晶体和当时刚刚发明不久的无线电高频线路相结合而产生稳 定的大功率超声波的人。超声波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清洗、粉碎、探伤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各国科学家都很关心超声波在液体中能量被吸收的规律。当 时,人们不仅按照斯托克斯-基尔霍夫(Stokes-kirchhoff)的超声吸收机理,算出了吸收系数的理论值,而且实际测定了多种化学物质的溶液 (水、酸、碱、盐)吸收系数,结果二硫化碳的吸收系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大,不同作者的实验值也很不相同。1946年,汪德昭利用在郎之万实验室的有 利条件,对二硫化碳的吸收系数进行了测定。他采取各种措施排除干扰,采用非常纯的二硫化碳,把超声波的频率调整得非常准确,测出了二硫化碳液体吸收超声波 的数值在频率N=1.63×106赫兹时,αa/N2=4.500×10-17。这个数值被超声工作者认同和采用。

  开拓了新中国的国防水声科学研究

  一、培训骨干,组建机构。

  汪德昭于1956年底回国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从事有关材料的研究。 1958年初夏,汪德昭被派往苏联进行水声学考察,以便组建并开展我国国防水声学研究。当时,发展国防水声学,建立起中国的水下万里长城——反潜探测系 统,对我国是极为重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考虑到这一点,汪德昭毅然接受任务,挑起重担。

  从莫斯科考察归来,汪德昭调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七室主任,这个研究室 就是国防水声研究室。这时,汪德昭并没有挑选水声学的前沿课题,去追求自己在学术上的新建树,而是甘当“工作母机”,去遴选和培养国防水声学研究的骨干力 量。为了解决人员来源问题,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从重点高等院校抽调了100名还差半年或一年毕业的优秀在校大学生,提前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参加水声 学研究工作,通过实践边干边学。汪德昭亲自为这些学生上课,组织人员编写和翻译教材,并带领年轻人一点一点地研制实验设备。经过汪德昭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培 养,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够“攻坚”的国防水声科研队伍,有些研究工作活跃在国际同类领域的前沿;当年被人称为“青苗”的100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具 有国际学术声誉。

  经过几年的筹备和充实,1964年7月1日,以水声学为重点,包含声学各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汪德昭担任所长。在此之前,在他的筹划下,已在我国先后建立起南海、东海和北海3个水声科学研究站。

  “文化大革命”中,声学研究所曾经三次改变隶属关系。1967年划归国防科委领导, 1969年划归海军司令部七院领导,1970年10月,声学研究所被拆散,水声部分划归国家海洋局,其余超声和电声部分划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77年8月,汪德昭给邓小平写信,建议立即恢复声学研究所。邓小平采纳了他的建议,1979年1月,声学研究所恢复,汪德昭继续担任所长,直到 1984年。

  二、参与中苏联合水声学考察。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和科学院的协议,中苏两国的水声学专家于1960年1月至3月,在 我国南海联合进行了水声学考察。汪德昭自始至终领导和参与了考察中的水声学实验。为了全面掌握考察进程,除了事先与苏方共同商订考察计划外,汪德昭还要求 各研究组每天填写“科学考察活动日志”,主要内容是摘记每天执行的实验项目、内容、情况、参加人员等。通过日志的积累和统计,为这次考察活动提供了宝贵的 记录。

  汪德昭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青年人。考察期间,他组织苏联方面专家给青年讲课,以后又组织大家把讲课内容加以整理,编写成一本讲义,供学习参考之用。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1960年3月,参加考察的苏方科技人员按照其政府的要求毁约回 国,并要把上万米的水声考察数据记录(电影胶片)带回苏联。在这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汪德昭冷静沉着,处变不惊,经过研究请示,他派人先期回到北京将资料 加以复制,而后把原片按协议交给了苏方。事后,他又组织青年科技人员参加考察花了半年时间,把这些资料整理完毕,编写成8本水声学的考察报告——我国第一 批水声学研究报告。

  根据联合考察的资料,汪德昭计算了我国主要的几种声纳的最佳频率,提供给海军设计使用。他还指出了我国南海海域若干特殊的水声情况,并提出对敌作战时,我方潜艇应采取的措施,供海军参考。

  三、提出了我国水声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水声学是研究水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计量等问题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水中声波 的速度依传播介质的性质和状态(如温度、盐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人们可以通过设置在水下的声波传感器——被动式声纳探测到潜艇航行时发出的声音,并辨 别其所在的方向和距离,也可以用声纳探测鱼群或其他水下发声物体。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沿海国之一。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多 公里;同时,海况又比较特殊,无论是南海、黄海、东海还是渤海,沿岸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一般宽达几十公里。针对我国海洋的实际情况,为了真正 建立起反潜预警体系,汪德昭经过实地考察和深思熟虑,于1958年提出了我国国防水声研究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即先开展近海、浅海的 水声特征的研究,而后再研究远海、深海的水声特征。实践证明,汪德昭提出的这个指导思想是行之有效的。几十年来,在他的指导下,我国许多浅海声场研究在国 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四、水声学基础研究硕果累累。

  汪德昭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擅长动手做实验;同时又是一位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础研究的科学家。他深知,没有雄厚的基础研究做后盾,是不可能更好地为声纳现代化服务的。声波的传播受海洋条件的影响很大,不进行大量的水声物理的理论和 实验研究,就不能很好地设计与使用水声设备。因此,在他的指导下,声学研究所在水声学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创造性的成果。其中主要有:

  (1)在简正波声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严格证明了简正波-射线表达式之间的变换关 系,并导出了简正波-射线混合公式,受到了国际水声学界的公认。这一理论不但为水声的系统设计提供了海洋声场直观的物理和信息图象,而且为系统最佳处理的 方案设计和反演海洋中被测对象的信息特征提供了依据。

  (2)在声场的时空实验方面,确定了声场时间和空间的相干范围,证实了浅海声场的横向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增加的结论。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130公里远程横向相关达600米的数据,为远场被动检测和测距的空间布阵接收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依据。

  (3)在浅海声场中,海底的声学性质是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经对高声速海底的小掠角反射损失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了反射损失的频率关系,主要归因于粗糙表面的散射损失,为高声速海底小掠角反射特性的参数描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4)在海洋中,水温随深度增加而下降。但到一定深度以后,温度就不再随深度增加而 降低。可是声速是随温度和静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的。这样,在海洋深处就存在一种声道对声传播很有利的自然波导,声波可以在海洋深处传播得很远;而且在一定距 离上,声波会聚焦在一起,会聚区的声强,要比在声速均匀的海水中声音按球面扩散的情况大百倍以上。这是有关深海声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978年,时 年73岁的汪德昭,率领大批科技人员亲自登舰,在南海进行了我国第一次深海水声实验,他的学生张仁和发展了一种新的广义相积分近似,提出了“反转点会聚 区”的概念,解决了反转点会聚区声场计算问题。同时,这一实验与理论预言相符,证实了我国南海深海中存在着很强的反转点会聚区。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浅海声场研究、低噪声信道、海洋内波对声场起伏的影响,以及远程 混响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他们对南海、东海、北海等3个主要海区的水声传播规律也积累了大量海上实验数据,许多数据、规律被国内有关单位 在设计和研制新型水声设备时采用;也为海军声纳的使用提供了依据。不少著名国际水声学家表示,中国的水声研究可能仅次于美国,比前苏联还强。美国高尔德 (Gould)公司国际电子部的总裁曾公开表示,浅海声场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是中国。

  五、为声纳现代化服务。

  早在二次大战时期,汪德昭就随同郎之万一起,为法国的海军研制过大功率的声纳,提高 了法国海军的反潜能力,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贡献。回国以后,汪德昭一面指导青年人开展水声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一面继续组织力量,开展有关水声工程和设备 方面的研究。70年代末,国际上声纳的信号处理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将迅速发展的参量信号模型等统计信号处理技术用于声纳信号处理,以提高声纳对复杂环境 的适应能力。二是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用于声纳,使声纳信号处理设备向智能化、通用化和积木化方向发展。汪德昭及时抓住了这些特点,70年代末,他 自费从法国带回了微处理机,并很快改变了声纳信号处理设备,使声学研究所以信号处理设备为核心的声纳新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他还狠抓了水声换能器及材料的研究。由汪德昭直接领导的换能器研究室,研制成了凹型弯张换能器,与国际上通行的凸型弯张换能器相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体积速度和抗静压强度,特别是凹型结构能利用多模式振动达到宽频带工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做了这些工作,声学研究所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都做出了直接贡献。例如,在 国防建设方面,他们研究的极性相关和数字与波束定向技术已被国内普遍采用。正是这些新技术,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近岸水下预警声纳,结束了敌方潜艇在我国近海 海域招摇而过的局面。此外,20号鱼雷声制导系统、鱼雷靶场跟踪系统、505潜用综合声纳等,都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经济建设方面,利用水 声自适应技术,很快就研制出了一种十分灵敏而别致的报警设备。利用声纳技术研制出的761型波束渔探仪,不仅能搜索、跟踪鱼群,而且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指 出鱼群的方位、距离和鱼群大小。沪渔387号渔轮在试用作业中,利用该渔探仪测到了2000米远处的大鱼群,结果一次网鱼212吨。QPY-1型浅地层剖 面仪用于勘察水下地层结构,对港口建设、航道疏浚,以及铺设海底电缆等工程都能起到相当作用。我国太湖成因的勘察,就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利用这 种浅地层剖面仪完成的,从而使QPY-1蜚声海外。

  “对人类进步尽自己的义务”的科学家

  1931年,郎之万到中国讲学,在北京讲演中曾谈到:“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应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他负有社会责任,应对人类进步尽自己的义务。”这几句富有哲理的话,对汪德昭影响至深,成了他的座右铭。

  一、坚持正义,威武不屈。

  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汪德昭此时远在巴黎,无法直接抗击日本侵略者,便不遗余力地支持法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他知道,这也是对抗战中的祖国和人民的支持。

  1940年法国战败,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法国,抓走了汪德昭的老师、“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委员会主席郎之万,投入巴黎的桑德监狱,只是慑于舆论,未敢对郎之万下毒手。维希傀儡政府也宣布取消郎之万的法国科学院院士的资格。这时,汪德昭却偏 偏把自己的论文寄给郎之万签署意见,而后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这份院报规定只发表有院士推荐的文章);他还邀请当时同在巴黎的钱三强也把论文寄给郎之 万审阅,以扩大正义的声势。

  郎之万入狱后,汪德昭时时惦记着郎之万,每逢节日,他总是想方设法给郎之万带去各种 小礼物;有一年郎之万过生日,汪德昭还特意送去一尊中国的“老寿星”。郎之万1942年1月9日写信对汪德昭说:“……你所给予我的真诚友谊和珍贵物品, 正在帮助我度过这漫长的流放生活,特别是你的友谊是我永远可以依靠的。……”

  二、“标新立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自己动手。”

  汪德昭把自己半个多世纪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归纳为“标新立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自己动手”这样几句话。所谓标新立异,指的是研究工作一定要有创造性,不论是理论、实验、技术、方法还是工具,都应当有创造性。

  汪德昭一生中发表的论著不算多,但他做的每一项实验,都比前人有所创新,因而每一篇 论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前些年,他发现有的科技人员只追求论文的数量,做了一点儿工作,却可以写出3篇、4篇甚至5篇文章。他对此深为不安,马上发表了8点 意见,指出科学家应对社会负责任,写学术论文应当强调创造性,而不能玩弄数学游戏,对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加以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变成好几篇论文,这种做 法是不道德的。

  汪德昭在战略上强调创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非常强调脚踏实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在审查研究生的论文时,不但要看选题、立论、实验、方法,就是对论文的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推敲、修改。

  汪德昭还特别重视实验技术,要求科研人员学会自己动手。1982年7月,在声学研究 所研究生座谈会的发言中,他对研究生们讲的第一条意见,就是要求大家必须重视实验技术,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汪德昭深有体会。1948年,他 曾为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设计研制了可以测量1000个电子的电荷的高灵敏度静电计,以及微量天平,得到国外著名科学家较高的评价。其中,高灵敏度静电计被命 名为“居里-汪氏型”。1941年,I.居里(Curie)使用的一台德国造的静电计坏了,因战争无法再买新的,影响到研究工作,请汪德昭帮助修理。虽然 汪德昭并没有修理过静电计,但经过细心琢磨,用1个月的时间,终于设法把直径仅1微米、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白金丝,焊在小小的铜柱上,使居里的研究工作得以 顺利进行。自此,汪德昭修理仪器的声名大噪,不少科学家都来求他帮助修理当时战争状态下无法找到备用品的科研仪器。直到1991年8月,法国的研究与技术 部长H.居里安(Curien)来华代表法国政府向汪德昭授勋时,在贺词中还提到了这件事,盛赞汪德昭具有一双巧手,并说:“汪是当时全法国能做这项工作 的唯一的人”。

  汪德昭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国防水声科学研究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作者:陈恂清)

  年表

  1905年12月20日 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

  1923—1929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1928—1933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1933—1934年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

  1934—1938年 在法国巴黎大学朗之万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

  1938—1956年 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研究指导主任。1940年获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

  1956—1958年 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1957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1964年 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1964—1984年 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

  1984年—1998年 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发表评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喇叭
  18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495 积分:5542 威望:1 精华:0 注册:2005-11-10 12:06: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3-21 0:19:09 [只看该作者]

中国超声奠基人魏墨盫先生

魏墨盫先生(1922—1996)苏州人氏,1943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曾在上海天文台工作,后回到震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同济大学 物理教研组任普通物理教师,曾担任物理教研组主任。从1956年开始至1996年病逝,从事超声研究四十年,贡献卓著,是同济大学超声学学科开创者,也是 我国超声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http://www.chinabea.com/

  1960年同济成立声学教研组招收声学专业(超声)本科生(招收一届),魏墨盫先生是教学负责人。1964年成立声学研究室并招收研究生,魏墨 盫先生是两位导师(另一位是建筑声学章启馥先生)之一。1984年同济大学成立声学研究所,魏墨盫先生出首任所长,1987年后任名誉所长。1988年参 与筹备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西太平洋地区国际声学会议。1989年以访问教授身份出访法国,荣膺法国声学会法语专家会员。曾参与1960年代国家远景科技规 划中声学部分的起草,和《辞海》等辞书声学部分的编撰。也是国家声学标准《超声学名词术语》的起草人之一。1977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科教电 影《超声》,魏先生担当顾问。1980年代,参与中国声学学会的创建,同时也是上海市声学学会的主要创建者,发起者。魏先生不仅是声学教育家,声学活动 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是九三学社资深成员,还曾担任过上海市人大代表。

中国建筑环境声学网

二、教学科研并重 给13亿中国人们更多听觉关怀!!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超声技术作为当时三大新技术之一进入人们的视线(另两项新技术是红外线和半导体)。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指引下,魏先生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介入超声领域的基础研究,如棒振动的共振测量,超声石英喷泉的制作等。

http://www.chinabea.com/

  1958年上海江南造船厂生产国产超声探伤仪,不仅用于工业探伤,还被上海一些医院用于超声诊断,上海超声事业遂逐步开始形成,共同的工作促进 了学术交流,于是上海超声协作组应运而生(属上海市物理学会),这在国内开了超声协作的先河。国家一机部上海材料研究所(曾克京),一机部上海热工仪 表研究所(郑冠雄),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张本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周永昌),以及中原电器厂(张泽琦)等都经常参加协作组的学术交流。基于大学 物理教学的深厚功底,魏先生成为超声协作组的领军人,時年不到四十。 http://www.chinabea.com/

  1960年初,上海举办一个双革展览会(技术革命,技术革新),会上展出了一些单位把机械型超声发生装置安装在机床上,以提高金属切削效率的应 用成果,可是后来随之兴起一股自上而下的土超声热,到处推广使用超声波。魏先生也不得不和青年教师一道挑灯夜战,建立装置,测量土超声各项参数。土 超声的效果究竟多大,机理如何,推广前景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就成为196012月上海召开的超声波理论讨论会的主题。此会由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所长金绍珠同志(一位善于做群众工作,头脑清醒的老干部,还是上海市科委秘书长)主持(笔者作为青年教师有幸参加)。这次会议不可能对土超声作结论 (数年后,评价说土超声是一场滥用群众积极性的运动),但会后成立了上海市声学工作委员会(仍隶属上海市物理学会),金绍珠任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魏墨 盫,趙松齡两人任副主任委员。 给13亿中国人们更多听觉关怀!!

  上海市声学工作委员会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至文革前组织翻译出版了30多册声学译丛,介绍当时国外声学发展现状,除超声外还涉及建声,电声, 水声等多学科分支,全国发行。若干年后国内声学同行还提到声学译丛给他们留下的记忆。声学译丛土超声洋超声之争划上了句号,也影响了 当时一代人,头脑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呼大拥决不是科学。魏先生时任声学译丛主编。三、重视应用基础研究

  1960年代最初几年,魏先生从事教学,编写教材(与当时数理系主任江之永先生合编高校普通物理教材),还出版了《机械振动与波》等专著。另一 方面也不间断从事超声基础研究,当时主要是在实验室领导建立超声定量测量的几种方法,如朱士明的力学法测量机械型超声发生器功率,林维正的热学法测量压电 超声源功率,阎玉舜的光学法测量声场、声强,李芹生、邵志常的脉冲法测量媒质声速、衰减等,这就是后来同济声学室常提到的超声四个。文革中批判这是 脱离实际的实验室科研,魏先生为此而承受巨大压力。但是后来同济开展超声工业测量技术研究,以及混凝土建筑工程超声无损检测,正是基于这四个的基本 功,在国内独树一帜。197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声学研究室编著的《超声工业测量技术研究》一书,就反映了这一时期(1966—1974年) 的科研面貌和成果。(1974年脱稿) 中国建筑环境声学网

四、学术交流与普及 13亿中国人们更多听觉关怀!!

  1979年,北京召开全国声学会议,成立中国声学学会(隶属中国物理学会),魏先生任副理事长(理事长是中科院声学所汪德昭先生),1985年 起兼任检测声学分会主任委员。1980年,成立了中国应用声学学会(隶属中国电子学会),魏先生任副主任委员(北京中科院声学所应崇福先生任主任委员), 还担任全国声学标准化委员会超声水声分会副主任委员。由此,魏墨盫先生与应崇福先生,北京大学杜连耀先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赵恒元先生历史地形成了我国超 声研究应用领域公认的四元老中国建筑环境声学网

  1980年底,由同济大学,中科院东海研究站等单位筹划的上海市声学学会宣告成立,魏先生任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至1986年,后任名誉理事 长。这是国内首个地方声学学会,1982年学会刊物《声学技术》正式出版发行(1986年起向国外发行),这是国内首个地方性学会主办的声学刊物,与北京 出版的《声学学报》,《应用声学》(魏先生任此两刊物编委),都是国内的核心声学期刊,魏先生初任顾问、后任主编至1996年。 http://www.chinabea.com/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也给国内超声的研究和生产带来发展生机。各类学术会议包括检测声学学术会议日渐增多,有同行说,参加不少会 议,但在检测声学学术会议上收获最大,因为魏先生总是能针对各研究和生产单位中碰到的有关超声原理和技术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像课堂教学一样,给予条理清 晰,逻辑严谨的总结,受益匪浅,这在其他场合是很难学到。魏先生深得同行如此评价毫不为过。 13亿中国人们更多听觉关怀!!

  上世纪60-70年代,同济声学研究室接待各地来访者也门庭若市,其中不乏是慕名而来,一个时期学校门卫室曾统计过:来校联系工作(咨询)的人,找声学的最多。

http://www.chinabea.com/

五、人才与成果

中国建筑环境声学网

  1978年文革后恢复招收研究生,同济声学专业首批获准硕士学位授予权(几年后,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魏先生指导的近30名硕士生、博士生分 布各地,或走出国门,活跃在各个领域。由魏先生领衔建立的同济大学超声教学研究集体,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接班人,至今工作在超声学科的前沿。出人才也出成 果,科研未中断,成果日益新,1979年《同济大学学报》出版声学专辑,声学室可收集稿件的数量几乎是应邀稿件的两倍。到1984年声学所成立时,魏先生 参与指导的获国家级奖励科研成果有:多种油品单管顺序输送装置(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超声烧蚀测试技术研究及其地面样机研制(国防科委尖 端科技成果三等奖,1980),测量声速的精测尾时方法(国家发明四等奖,1981),还有国家教委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以及其他部委、 同济大学奖励等10余项。

本站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的超声研究在国内独具特色至今不衰。什么是同济的超声研究特色?听到同行专家的评价是:解决超声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技高一筹。这得益于扎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1960年代中后期,魏先生与青年教师一道下厂矿工地,远到贵州乌江渡,湖北丹江口大坝(坝体超声无损检测),近到上海炼油厂(油罐超声液位测量),酷暑时,上海气温36度,油罐金属表面温度超过50度,年近50的魏先生身体力行,与青年教师一起在现场观测数据。 中国建筑环境声学网

  进入1990年代,魏先生已到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地考虑如何跟踪超声前沿学科的发展,与北京应崇福先生,南京大学张淑仪先生联合申请国家重点 基金项目激光超声研究。并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双方互访,在激光超声领域共同开展研究(目前由钱梦录教授接班继续)。

http://www.chinabea.com/

六、后语

13亿中国人们更多听觉关怀!!

  魏先生性情直率,讲实话,虽生长在南方,却有着北方人的耿直性格,这在极左路线时期常常是受冲击的对象,但他仍在困境和逆境中投身事业坚持工作,从未有过逍遥派那种消沉低落情绪。有时,白天开会,晚上科研,胸怀存志而意境高远。 13亿中国人们更多听觉关怀!!

  魏先生的文学阅历渊博,文字功力也出色,教材编著和撰写科技文章,字句斟酌,文笔流畅,这在理工科知识分子中难能少见,也给年轻人树立了追求的楷模。

http://www.chinabea.com/

  1993年,在全国检测声学会议上,魏先生主动退任,并积极妥善安排学会新人接班。1994年,他最后一次去北京参加全国检测声学会议,回沪时没买到卧铺票,在列车上几经周折弄到一张,半路才睡上卧铺车厢。时年七十有三。 中国建筑环境声学网

  终因积劳成疾,病魔降临,199697日,在医院住了不到一年,就匆匆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比他年长几岁的应崇福先生和与他同年的医学超声 大家周永昌先生联合撰文悼念,称赞魏先生对超声学界的贡献,也扼腕叹息超声学界的损失。短暂一生,已给后人留下了这些写不尽的回忆。声学丰碑,同济永存。

http://www.chinabea.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OK张
  18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25 积分:116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2-15 10:01:3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3-24 18:16:25 [只看该作者]

多了解一下老前辈 学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lexwu
  18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2 积分:10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2 14:4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5-30 14:35:26 [只看该作者]

南魏北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phuoc
  18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大窜脚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57 积分:182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11-23 9:43: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12 20:51:59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谢谢共享!


大窜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ng
  18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98 积分:245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7 18:12: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13 17:01:44 [只看该作者]

都是国宝级别的人物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knightdan
  18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53 积分:5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5-21 19:13: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29 15:45:20 [只看该作者]



因心直而口快! --因无知而无畏! --因BT而忽悠! --总之忽悠不纳税,忽悠死人不偿命,小样就接着忽悠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aronhu1983
  18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9 积分:2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26 21:56: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4 19:15:12 [只看该作者]

伽利略头上的光环都是后人给他的,理论他提出了不少,也确实是对的,但是那是后人验证出来的,他本人并没有动手试验,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历史学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扬声器技术何几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coustics
  19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电声工程师
等级:版主 帖子:3520 积分:26241 威望:2 精华:19 注册:2006-2-13 13:44: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8 9:40:38 [只看该作者]

电声学专家沈勇
 

男,1965 年生,声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中国代表、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委员、江苏省声学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电声学
从事音频声学的高新技术、应用开发和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电声学理论研究、音频用计算机虚拟测控仪器研究与开发、厅堂声学研究与设计、音频声学测量、声场的计算机模拟、声系统的CAD和CAT、扬声器阵列、高质量电声器件研究与开发、音频声学测试声环境研究、汽车音频声学研究、家庭影院与 Hi-Fi 音响研究、消声室及试听室设计等。近年来已在SCI/EI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九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一项,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几十项,科研成果在许多企业转化应用。

南京大学教授
 
     职称和职务:教授、博导、音频声学研究室主任。
        男,电声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音频声学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近代声学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委员,江苏省声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声学会电声、语音和听觉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中国代表。
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1987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方向为电声学)。199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方向为电声学)。1990至今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科研人员。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选“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电声学、建筑声学
主要承担的课程名称: 电声学、建筑声学
电声学、建筑声学
主要承担的课程名称: 电声学、建筑声学
主要代表成果: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计算机辅助电声器件功率负荷试验的方法及其装置
主持工程应用项目:福特汽车公司消声室设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扬声器阵列等两项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ICA2007邀请报告;
担任国际会议主席:IEAT2007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



学无止境!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钟灵
  19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41 积分:71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8 10:40: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5 19:11:15 [只看该作者]

电声类的,凤毛麟角!
国内似乎搞超声和水声的较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ningliang123
  19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4 积分:28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18 11:57: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9 11:54:02 [只看该作者]

都是相当当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muriel
  19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侠 帖子:36 积分:21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3-19 9:04:3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10:07:33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muriel
  19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侠 帖子:36 积分:21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3-19 9:04:3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10:09:17 [只看该作者]

都是最近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黑豹王
  19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55 积分:135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8-6 21:38: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19:59:34 [只看该作者]

多了解历史,长长见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hocod
  19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4 积分:45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8-22 19:57:2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3 20:45:21 [只看该作者]

见识大人物了,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昌涛涛
  19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 积分:2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9-3 20:30:0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4 18:57:06 [只看该作者]

都是名人值得学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poemtywind
  19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5 积分:42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8-1 22:36:4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5 18:26:23 [只看该作者]

嗯,很有用的资料,搞技术的不能数典忘祖,学习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xjxjl1205
  19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36 积分:104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9-8 0:44: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8 17:04:23 [只看该作者]

这回知道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春
  20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打工者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596 积分:4738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9 12:42: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9 22:34:12 [只看该作者]

可惜,不少都远去了!

 回到顶部